1918年参加总统感恩节的紫禁城内的满族妇女,着装讲究,身份可能非同寻常。

清朝时期,朝廷不允许旗人做工、经商,只能做官、服兵役。他们也不用为生计发愁,皇帝会养活他们。但是,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这种情况就变了。溥仪小朝廷断了收入来源,民国政府承诺的每年400万元拨款,长期处于拖欠状态。因此,旗人就别指望溥仪养活他们了。民国初年,北京旗人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幅下降,很大一部分陷入贫困或赤贫状态(四口之家每天收入不足35枚铜板)。当官府断绝对他们的拨款或接济,他们很多人也就没有了衣食来源。

一户满族家庭。据民国初年北京警察局的统计,在北京内城,赤贫人口超过10%的警区有3个,其中有两个是旗人聚居区。在以旗人为主的内城右翼三区,赤贫人口达到15.8%。

一对满族夫妻,男子有个外国名字"查理"。由于在数百年里养尊处优,旗人普遍缺乏谋生技能,他们也不愿意外出谋生。甘博调查发现,部分旗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去劳动,认为劳动很丢人。有人把自家地板上的砖撬起来卖掉,也不愿去干活挣钱。看孩子的妇女。溥仪的堂兄弟溥涧家产吃完,靠卖画为生;庄亲王的后代饿死在南横街的一个空房子里;末代睿亲王中铨因生活无着而私掘祖坟,以典当其中的财宝。另据一份调查各旗官员因饥寒而死的分析册表明,有许多京师满族官员生活极端贫困,平时依靠救济,不少人终因生活困难而饿死。

即便生计变得困难,旗人生活奢侈的习惯并没有改变。1918年11月迪特莫发表在《经济季刊》的一份调查显示,满族人将他们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购买奢侈品。汉族家庭每年收入50元,就能够量入为出地生活,当他们每年收入超过70元,就能有所积蓄。而满族家庭只有年收入超过90元时,才不会出现家庭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