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利用"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去攻打洋人。结果引发了庚子国变,西方列强以此为借口,组成了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洋人一向卑躬屈膝的慈禧却一反常态公然对洋人宣战。可慈禧却在北京沦陷前,带着一众亲信西逃了。

眼看无力回天,慈禧又开始了老一套,派李鸿章前去求和。十一国公使联合向清廷递交了《议和大纲》十二条,清政府无奈之下只好全盘接收,最终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除了更多更屈辱的丧权辱国外,这里面还有一条那就是惩办"首祸诸臣";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人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等。

其实本来德国人还希望将慈禧列入,但由于西方列强矛盾重重,李鸿章等人也不同意,所以最终把慈禧从名单中划了出去。那么这十二人的结局如何呢?

这十二人可不是一般人,全都是王公大臣,在当时都是权倾朝野的人物。议和前,这十二人当中已经有三人死亡。

刚毅是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随慈禧西逃,因病死在了路上;李秉衡是清朝四川总督、长江水师大臣。这位可是少有的进京勤王的地方实力派,可是兵败后却服毒自尽了,时年七十岁;徐桐是清朝大学士,理学家,北京沦陷后,感到大势已去的徐桐自缢身亡。

所以除去以上三位,其实只有九位是需要被"惩罚"的。

载漪和载澜是亲兄弟,载漪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兼禁卫军虎神营总兵,载澜的爵位是辅国公,是禁卫军右翼总兵。载勋爵位是辅国公 还是是第十代庄亲王,此刻是总统禁军,同样军权在握。这哥俩儿命运还不错,只不过是被发配了,而载勋却落了个自尽的下场。

英年是清廷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工部右侍郎,他随着慈禧西逃了,在洋人的压力下,英年在狱中自尽。

赵舒翘是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颇受百姓爱戴,清廷起初给赵以"革职留任"处分,但迫于压力,一步步的将赵舒翘逼到了死亡的道路上。

徐承煜是清朝大学士徐桐之子,启秀是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是徐桐的学生,这两位是同病相怜,没有逃掉,落到了日本人手里。和议之后,两人一起被朝廷斩于菜市口。

毓贤是山西巡抚,这位也进京勤王去了,结果随着慈禧西逃了,可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在兰州被杀。

至于董福祥,人家可是甘军首领,而且护驾有功,慈禧实在不愿意诛杀此人,可也只能将他革职,不过董福祥最终屯田隐居,终老田园,是个不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