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市民趁着周末、假期亲近大自然去野外活动,不过也有人因此"受伤",发热数日找不到病因,女子发烧数日不退!

竟与大腿上的"小黑点"有关

王女士(化姓)喜欢户外运动,经常与朋友去爬山。最近几天,她却哪里都去不了!因为发热数日不退,还伴有头痛恶心、大腿酸痛等症状......

起初,她以为只是"感冒"引起的不适,便自行服用了感冒药。可一连几日症状未消退,于是来到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根据王女士的叙述,门诊医生给她安排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的白细胞指标2.4×10^9/L,血小板指标80×10^9/L,远低于正常水平。

医生询问病史时,王女士的一句话引起了医生的警惕。她说"大腿这里有点痛,但只有这边是痛的"。

医生认真检查后,发现王女士大腿内侧有一个小黑点,考虑到春季是虫媒疾病高发的季节,不排除虫咬伤引起的发热症状,加速血小板骤降,医生建议住院治疗。

收入感染科后,该科主任汤军华查房时又一次询问王女士的病史,这时王女士提到自己曾在爬山时被一只蜱虫叮咬,当时就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没有到医院就诊。

王女士大腿上被蜱虫叮咬留下的伤口

根据王女士的经历与病情,医生怀疑是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于是提取王女士的血液样本送到区疾控中心检测。区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证实了医生的猜测。

小心这种病毒!可致命

"新型布尼亚病毒!这是什么新病毒?"王女士难以置信。

医生介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叫"蜱咬热""蜱虫病",每年4-10月多发,患者以青壮年居多。主要通过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

蜱虫是什么?

蜱虫属于奇螨目,蜱总科。蜱虫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寄生虫,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具有吸血的习性,多数蜱虫的宿主比较广泛,可以是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有些可以侵袭人体。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蜱虫叮咬感染后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潜伏期一般是1-2周。经过潜伏期发病后,大多数人症状不是太严重,都可以自愈。"虽然多数是轻症,但重症进展很快,甚至可致命。"

医生强调,近期接诊的被蜱虫叮咬患者较多,部分患者先是自行简单处理,后期出现不适症状才到医院就诊,"出现蜱虫叮咬情况,尽量到医院就诊,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医生提醒:如果判断为被蜱虫咬伤,不可自行去除蜱虫应立即前往医院评估病情,尽快取出。

尽早识别过敏性休克和蜱瘫痪

咬伤局部处置

1. 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切勿用力撕拉。

蜱虫在叮咬时,会将头部扎进皮肤,如果用力硬拽,容易将蜱虫头部残留在人体内,增加感染风险。

2. 可以在伤口周围用盐酸利多卡因、酒精、碘酒作局部封闭,麻醉蜱虫,将镊子贴近皮肤,夹住头部,慢慢向上提起,取出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

特别注意:蜱虫口器里的倒刺不能留在皮肤内,采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不具备麻醉条件时,可用平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拉起,当皮肤出现张力左右晃动缓慢拔出。

3. 如果蜱虫的口器已经残留在皮肤内,应用手术取出。

4. 持续观察,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红斑或其他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局部发生细菌感染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临近假期,很多人将出游,大家到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地区千万要注意!

出行时最好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防止虫蚁等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