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欧关系出现了变数,主要原因就是欧盟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一点也有违欧盟市场的公平原则,可以说是毫无道理的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的一种手段,明目张胆。而欧盟也表示最近将会出台这项政策,并且会通知中企,但是在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好朋友匈牙利再次站出来,表示不同意这项计划。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称,中匈关系进入全新维度)

要知道中国五月份对匈牙利进行了访问,中匈两国的合作也进一步提升。可以说,在所有欧盟国家中,匈牙利对中国是最有感情的一个。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曾表示,匈牙利的文明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中国的匈奴文化,两国之间很有可能有亲密联系。

其实,对于欧尔班的说法,我们也有迹可循,匈牙利是西方唯一的姓在前名在后的国家,这一点与中国一样。而且在关键场合上,匈牙利也总是站在中国一方,帮着中国说话,甚至多次反对欧盟对华出台的制裁政策,可以说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一样,都是中国在欧洲的铁杆朋友。

据报道,6月12号,欧盟公布了一个计划,想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一种暂时性的额外税费。具体来看,他们打算对三个中国主要电动汽车品牌分别征税,分别是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而对于其他参与了调查但没有被特定挑选出来的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也会面临21%的平均税率。

这一点很显然是保护主义,匈牙利经济部长纳吉·马顿在一个官方声明中明确表示,他们不支持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提议。马顿认为,搞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应该鼓励合作和让市场自由竞争,这才是更合适的路线。

(法国和德国在对华电车关税问题上存在分歧)

那么为什么欧盟突然要对中企出手呢?其实从去年10月开始,由于中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欧盟就开始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实行一些贸易限制。他们开始了一项"反补贴调查",要看看是否需要对中国的这些产品征收额外的关税。

按照欧盟的说法,在最终决定出来之前,会提前告知所有涉及的企业和欧盟27个国家。之后,欧盟这27个成员国有四个月的时间来确定是否实施。但6月初要举行"欧洲大选",欧盟可能会推迟公布决定。不过,《南华早报》引用一些官员的消息说,欧盟可能会在7月4日开始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收一种临时的关税。这个消息是在6月3日的一个会议上透露给中国企业的,但具体的税率还没说。

(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占总进口总量的37%)

要知道,中国电动汽车的畅销,是中国电动汽车优势决定的,这是客观事实,欧盟这样做完全是一种保护主义行为,甚至是对世贸组织规则的无视。对于这种做法,欧洲的一些企业也不太支持,而且欧盟如果真的采取了这些措施,可能会让遭到中国对等回应。

当然,如果欧盟最终还是不听劝,我们的反制手段有很多,要知道,中国的反制不仅局限于针对汽车行业,还可能包括法国非常关心的农业和航空业。这对于法国总统马克龙来说可能是坏消息,因为他最近所在的党在欧洲大选中表现失利,极右翼庞勒卷土重来。所以现在就看欧洲怎样去做决定。

而匈牙利出面阻止,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也发表了自己的声音。中方5月份还访问了匈牙利,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提升,可以说,这此访问起了关键作用,更进一步拉近了中匈关系。要知道,匈牙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备忘录的欧洲国家,也是第一个在欧洲设立中匈双语教育学校的国家。此外,匈牙利是中国国家旅游局在中东欧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所在地,也是该地区首个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家。相信匈牙利这种理性的声音,能被更多欧盟国家听到和采纳。

(中方明确了立场)

可以看出,欧盟内部,在对中华电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事件上,还是不统一的。对于欧盟的这种罔顾事实的做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了强烈不满。中方表示,欧盟的这一裁决没有依据,既忽视了中国企业的合作态度,也无视了事实和国际规则。中国认为这种行为是明显的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中国产业的合法权益,还会对全球汽车产业链造成混乱。其实欧盟在鼓励绿色发展的同时也在使用保护主义措施,并且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了。这不仅与中欧双方加强合作的共识相违背,而且对欧盟消费者、欧盟的绿色转型,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都是不利的。最后,中国敦促欧盟纠正这一错误决定,并通过对话解决双方的经贸摩擦,同时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准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如果还想通过这种手段,组建经贸方面的"八国联军"欺负我们,西方还是想多了。目前我们已经掌握许多关键技术,包括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从大飞机到直升机的)、高端数控机床(光刻机只是其中一种)、高端自动生产线、高端控制系统、高级设计软件、高端电子产品及其技术(芯片及其生产技术只是其中一种)、高端机械产品、发动机、高端机械及其部件,例如大飞机的部件、光刻机部件、变速箱等等。而对于西方这种赤裸裸的行为,相信我们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