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现在是太憋屈了,原本是他们在引领高技术领域的世界潮流,现在沦落到不得不通过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来保护自家的科技产业的地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面对西方对中企产品的围追堵截,中方该如何应对?在贸易战危机阴霾中,中美贸易会出现什么变化?


不久前,一些美国议员以所谓的"强迫劳动"为借口,致信美国国土安全部,要求对宁德时代等两家中国汽车电池制造商列入实体清单。消息一经传出,立马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为之一震,宁德时代在端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遭遇暴击,盘中一度大跌超过8%,几乎触底跌停,由此可见此事对宁德时代造成的影响有多大了。

有分析认为,美国此举,像之前打压华为的套路一样,就是典型的拿中国龙头企业开刀。诚然,宁德时代的电池在近些年来畅销全球各地,在国际市场上让西方同行都无地自容。所以,昨天的华为,今天的宁德时代,成为了美国的打压目标,也是一种必然。不过,看到华为今天的成就,就可以知道美国的无端打压,不会将中国龙头企业打趴下,反而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有了打击华为的失败教训,美国似乎也清楚打压宁德时代的后果。所以,美国现在剑指的目标并不仅限于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其剑指的目标覆盖几乎所有中国新能源产业。美国财长耶伦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政府大规模补贴模式,是世界无法接受的。


都说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耶伦这是吃了葡萄还污蔑别人的葡萄是不能吃的。对新能源产业提供补贴,美国不妨拿着镜子照照自己,之前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内容就包括为美国本土新能源产业进行巨额政府补贴的条款。为此,欧洲盟友还指责美国没有跟盟友商量,就对自家新能源企业进行政府补贴,损害欧洲相关企业。

事实上,美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政府补贴额度,要远比欧洲更高。只不过,美国高昂的生产成本,加之美国政府在提供补贴问题上的言而无信,导致美国新能源产业虽说在名义上获得了巨额政府补贴,但其产品却仍然难以与中国同类产品竞争。因此,美国不得不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巨额进口关税,尤其是电动汽车,被加征的税率罕见地达到100%。

显而易见,耶伦污蔑中国这种补贴模式"是世界无法接受的",那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美国炮制的那套"产能过剩"的论调,除了欧盟愿意背书外,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全球其他国家,基本就没有人提及过。所以说,美国就是因为高昂的人工成本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美国新能源产业无法与中国竞争,因此不得不搬出霸权主义的那一套,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下狠手。


当然,美国也清楚凭借一己之力难以与中国展开竞争,因此,华盛顿还给欧盟带节奏,诱导他们随从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挑衅。所以,欧盟日前已做出决定,计划从今年7月份开始,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38.1%的进口关税,把自己绑在了美国反华战略的贼船上。有分析认为,欧盟此举,极有可能会引发中欧贸易战。

由此可见,美国带节奏鼓动盟友挑起对华贸易摩擦,并不代表拜登政府就有底气模仿其前任挑起新一轮中美贸易战。他们更多的是希望以此作为筹码,迫使中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按照美国的节奏走,例如对俄合作等。当然,不管美国挑起对华摩擦的意图是什么,我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已撂下狠话:中方不会对此坐视不管。

对付美国在贸易层面上的挑衅,中方最有效的回应方式,就是以牙还牙。之前中方放出对美欧装配大排量发动机轿车临时加征关税的消息,就是对美国贸易挑衅进行反击的信号。有分析认为,中方可能对来自美欧国家的农产品、汽车、航空产业设置关税,让对手为其不负责任的行径付出代价。

有专家日前发出警告称,"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反制工具",换言之就是,一旦中国决定反击,挑衅者将因此付出沉重代价。由此可见,别看美国到处拉拢盟友围堵中国,但中美贸易已发生质变。随着中国对美国市场依赖逐步减少,重要的是反制方式的多样化,让拜登政府在对华发动贸易挑衅时,不得不把欧盟推到前头挡枪子,自己躲在盟友身后瞅准时机放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