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金砖国家集团已投票决定,暂时停止接纳新成员国,将重点放在整合最近加入的成员国之上。他还透露,金砖国家伙伴国的类别清单也将进行起草,以作为"获得正式成员国资格的步骤"。那么,金砖为何暂缓扩员?这将带来什么影响?未来又有谁可能加入呢?

金砖暂缓扩员符合国际组织的发展规律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最初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共同建立。2009年,这四国领导人首次举行领导人会议;2010年,金砖国家正式吸纳南非加入。2023年8月,金砖国家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加入。但阿根廷新任总统米莱上台后,放弃加入金砖。2024年1月1日,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沙特成为金砖正式成员。因此,目前金砖共有10国。如果从2010年开始算,金砖首次扩员14年后才吸收第二批成员,短期内不再扩员并非不可理解。

从一般规律来讲,一个国际组织越大,成员越多,其影响力就越强。扩员后的"大金砖"人口总数约为35亿,占世界的45%;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也上升至全球GDP的37%左右,超过了G7集团(30.3%)和欧盟(14.5%)。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金砖国家财富报告,金砖国家集团目前持有的可投资财富总额达到45万亿美元,同时还生产了全球约44%的原油。

但另一方面,扩员也难免产生负面效应。首先,一个国际组织成员国越多,其内部沟通和协调的成本就越大,运行和决策效率难免下降;其次,一个国际组织成员国越多,潜在的矛盾也可能越多,也就越难达成一致,很可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只能进行模糊处理,难以采取重大行动,甚至可能因为某个成员国的反对,而难以作出决策。举例而言,匈牙利近期多次利用欧盟或是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多次"以小博大",阻止了某些集体决定。

从类似国际组织的扩员历史来看,欧盟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最初仅包含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8年后,即1973年,丹麦、英国和爱尔兰加入。随后到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的时间,欧盟也就扩张至12个国家。而且尽管欧洲各国之间的历史文化相似性都比金砖国家更高,欧盟扩员一开始都还是比较谨慎的。直到冷战后,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缓和,欧盟才开始大规模扩员。

未来成为金砖成员需要哪些条件?

截至目前,已有至少34个国家表示有兴趣加入金砖集团。据"今日俄罗斯(RT)"网站报道,委内瑞拉、泰国、塞内加尔、古巴、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巴林和巴基斯坦等国都已经正式提交申请。

至于加入金砖国家组织以及具体的步骤,则可以参考上海合作组织的例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截至2024年6月20日,拥有9个正式成员国、3个观察员国和14个对话伙伴。除了最初的6个创始国,伊朗和印度在成为正式成员国前,均于2005年获得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地位,并分别于2023年和2017年转正。而巴基斯坦的加入则属于特殊情况,它与印度同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战略平衡的安排。

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2010年6月11日第1号决议批准的《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有意愿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以下简称"申请国")应符合以下标准和条件:

1.地属欧亚地区;

2.与本组织所有成员国建立外交关系;

3.具有本组织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地位;

4.与本组织成员国保持积极的经贸与人文交往;

5.所承担的国际安全义务不应与本组织框架内通过的相关国际条约和其他文件冲突;

6.不与一国或数国存在武装冲突;

7.自觉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8.未受联合国安理会制裁。

如果参照上合的加入要求,未来要加入金砖国家集团的国家,首先是要具有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地位,其他条件也大概率会类似。当然上合具有地域性,金砖则没有,不会有"地属欧亚地区"的地缘限制。

此外,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任何寻求加入金砖国家集团的国家,都不应该参与非法的单边制裁,并强调这是俄罗斯欢迎新成员国的"关键标准"。里亚布科夫指出,这一立场得到了其他金砖国家的"充分理解",俄方希望随着金砖机制的未来发展,能够保持这种立场的"核心性质"。这个条件可以理解为,金砖国家或想加入金砖的国家,不得参与美西方得单方面制裁行动。

在不久前的瑞士乌克兰"和平峰会"上,金砖10国中,俄罗斯未被邀请,中国、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亚4国未参会;参会的5个金砖国家--巴西、印度、南非、阿联酋和沙特,没有任何一国的政府首脑参加,与会者最高只是部长,且全部拒绝签署联合公报,等于没有任何一个金砖国家为该公报"背书",被认为是"提前有所协调"。有观点就认为,这或许是在国际政治博弈方面,金砖国家第一次集体行动,具有历史性的影响。

"不参与非法的单边制裁"这个条款如果正式化,将显著增大金砖国家集团的吸引力。因为只要加入,就不用担心因美西方单边制裁而被孤立,至少在极具活力的金砖集团内部可以保持中立,生意照做,等于给自身经济发展买了一份重要"保险"。

哪些国家机会最大?

目前,金砖国家伙伴国包括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孟加拉、巴林、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委内瑞拉、越南、洪都拉斯、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古巴、科威特、摩洛哥、尼日利亚、尼加拉瓜、巴勒斯坦、巴基斯坦、塞内加尔、叙利亚、泰国、土耳其、乌干达、乍得、斯里兰卡、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和南苏丹。此外,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近日在谈及金砖国家相关话题时也表示,马来西亚很快会启动加入金砖的程序。

如果从国家实力和影响力来看,作为G20成员国的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实力最强,不过,土耳其的北约成员国身份对于加入金砖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印尼的加入可能性反而更大,不过印尼关键在于自身加入意愿并不是非常强。

接下来的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也有一定的国家实力和地区影响力。从GDP总量看,非洲"三巨头"分别是北部的埃及、中间的尼日利亚、南部的南非,目前埃及、南非都是金砖成员,因此尼日利亚加入的可能性很高。此外,积极申请加入的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三国都位于东南亚,考虑到全球地缘平衡原则,或许这三国不会一批次同时加入。至于伙伴国中的许多拉美国家,由于阿根廷在右翼的米莱政府上台后,主动放弃加入金砖机会的前例,再考虑到拉美各国多年来都是左右翼轮流执政,相信金砖内部会对此作出有针对性的加入程序安排,避免再次因为某些国家内部政局变化而陡然生变。

当然,按照上合将对话国分为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两类来看,未来最有可能加入的国家,大概率是首先获得金砖观察员或金砖候选国资格的国家。具体哪些国家能获得,有待年底的大金砖峰会公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