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良心炮"其实是一种炸药发射筒,它的专业名字其实叫做"飞雷",而没良心其实是敌人给起的外号,这足以看出这种炮对敌人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众所周知解放军的困扰就是火力不足,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更是穷的叮当响,每个人的子弹数不过寥寥数发,以至于战斗到最后都会和敌人进行白刃战,因此当时每打一场仗伤亡都特别大。
其中最难的还是攻坚战,只要遇到碉堡,就只能派爆破手拿着炸药包往前冲锋,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敌人毕竟不是傻子,他们会在碉堡周围布满陷阱和障碍物,因此爆破手的责任非常大,他们执行的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的任务,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董存瑞炸碉堡就是我们熟知的例子。
尽管武器装备差距如此之大,敌人还是被我们打败了,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或者是美军,可想而知先烈们当时有多难。
"没良心炮"的出身
在1944年的一天,八路军一个工兵连在训练期间,有个战士向连长提了个建议,那就是能不能把炸药包像迫击炮的炮弹一样送出去?
连长聂佩璋是个工兵人才,当时他已经40岁了,在东北军铁甲大队待过,当他听完这个建议以后,顿时就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于是转身就开始想办法。
一开始他挖了一个斜土坑,然后在底部放上一些火药,再把炸药包给放上去,最后点火后发现炸药包竟然能飞出几百米,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聂佩璋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这个方法可行,只需要控制好火药的用量和导火索的长度,就能准确地将炸药包投送到打击地点,只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那就是这个土坑不能重复使用,并且准备时间太长,一旦暴露就只能转移阵地,作战时太耗费时间了。
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改革之后,聂佩璋最终想到了用汽油桶代替土坑的方法,汽油桶经过改造之后,只需要在外围扎上铁箍,简易的发射筒就这样做好了,火药室则是用厚枣木做成的,这样不仅便于携带,并且还能反复使用,最重要的是瞄的准。
由于这种抛射桶发出的声响比较大,所以被叫做"飞雷",它可以把重达20斤的炸药包给送到200米左右的地方,威力非常大,对付碉堡这类的坚固工事完全就是小菜一碟。
1947年9月17日,"飞雷"第一次派上用场,当时解放军在河南三门地区进行攻坚战,仅用一发就把敌人引以为傲的碉堡给炸掉了,当时国民党官兵非常疑惑,他们从没见过这种大型杀伤武器,毕竟在国民党眼里解放军非常穷。
"飞雷"变成"没良心炮"
"飞雷"真正名扬天下的时候就是在淮海战役中,当时一代传奇名将陈赓是中原野战军四纵的司令员,他的对手则是黄埔一期的老同学黄维,黄维手下有12万人,而且全部都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不仅配备了装甲车和坦克,更能随时呼叫空军支援,可以说是占尽优势。
陈赓正准备想战斗对策呢,不料上级给的命令却是一个字"撤",解放军在南坪集整整坚守了3天时间,黄维兵团愣是一步都没有前进,3天之后解放军便主动撤退了。
黄维手握这么多精锐,久攻不下本就非常生气,陈庚这一撤顿时让他自信拉满,直接口出狂言看不起解放军,于是想都没想就让大部队沿着南坪集前进,殊不知这个时候他已经落入圈套了。
当陈赓在南坪集进行阻击的时候,解放军的多个纵队已经按时抵达了指定位置,组成了一个口袋阵,黄维想都没想就钻了进来,当他意识到自己被包围以后已经为时已晚。
黄维被包围以后仍然大言不惭,他清楚解放军并没有什么大型杀伤武器,于是便命令手下在宿州的双堆集修建防御系统,最中心是用数百辆汽车围起来的一个圈,车子上边全部都是沙土,外围则是数不清的碉堡,方圆数里就像一个大堡垒坚不可摧。
黄维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坚持到援军到来,但是他不知道解放军有"飞雷",当国民党看见一堆汽油桶以后,还以为眼花了,就在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飞雷"发射出的炸药包已经送到了国民党阵地,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黄维信心满满的大堡垒就这样被夷为了平地。
当时解放军一共使用了一百多个"飞雷"炮,而投放出去的炸药包足足有上万公斤,很多国民党都不是被炸死的,而是被活活震死的,身上一点伤口都没有,全部七窍流血而亡,只要炸药包落地,方圆几十米内的人都活不了。从此以后国民党就叫"飞雷"为"没良心炮",威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走上国际舞台
在抗美援朝期间,"没良心炮"甚至一度让美军以为这是苏联的产物。
1951年5月21日,志愿军在朝鲜和美军进行第五次作战时,遭到了美军各种炮弹的轰炸。
气不过的志愿军直接掏出了"没良心炮",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制作好了,一开始美军还不以为然,直到体验过后才感到害怕,大部分人死的都莫名其妙,明明没有中弹但是脸上全是血,美军一致认为这是被苏联研制出来的秘密武器。
直到战争结束,"没良心炮"依旧是很多美军的心理阴影,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搞清楚这究竟是什么武器。
"没良心炮"虽然威力大,但是解放军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这种炮的缺点也非常多,最主要的还是会误伤自己人,由于是手工制作的,所以大小参差不齐,有时候才射出50米就炸了,因此误伤率还是比较大的。
这种炮的发射距离和威力全凭工兵自己摸索,火药只有在装的刚刚好的时候才会发挥出作用,多了会炸不到目标,而少了则会误伤队友,因此它的精准度几乎可以用离谱来形容。
而它的发明人聂佩璋也说过,这种炮的弊端太多了,有一次战斗时还没发射就误炸了,副班长等七人直接被当场炸死,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没良心炮"是让人又爱又恨。
总结
"没良心炮"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不能否定它的贡献,这种炮曾在多次战斗中力挽狂澜,帮助解放军打赢了多场战斗,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没良心炮"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它是解放军在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尽管已经退役,但是不会被历史遗忘,它将一直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