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来说,很多朋友对于个人养老金都是比较熟悉了,但是也有不少朋友对于个人养老金还持观望态度,因为不确定个人养老金能领多少?能领多长时间?缴费和领取方面也不是很清楚,那么参加个人养老金退休能领多少钱,可以一直领吗?还是只能领139个月?

个人养老金是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咱们国家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三大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参保主体是个人,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都可以参与,不过在确定缴纳个人养老金之前,咱们需要注意的点也是比较多的,接下来咱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第一、个人养老金能领多少钱?

对于这一点来说,人养老金的领取金额是因人而异的,这个是要看参保人员的缴费金额、缴费时间,以及退休时个人养老金的资金账户余额而定的。

在办理退休时,咱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资金账户余额越多,则可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会越多,而且领取方式不同,退休人员可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有差别的。

一、什么是计发月数?

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指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在满足领取养老金条件后,按照规定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用于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的月份数。也就是说,计发月数只是用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一个参数,并不代表养老金的领取时间或期限。

那么,计发月数是如何确定的呢?根据国家规定,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一定公式计算出,在一定利率下,当职工活到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时(目前为75.21岁),恰好能够将个人账户储存额领取完毕。因此,不同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例如,60岁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二、为什么要有计发月数?

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有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的设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公平性体现在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能够享受相同水平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可持续性体现在个人账户储存额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避免出现过早耗尽或过多积累的情况。

计发月数的设定也是为了与基础养老金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基础养老金是指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固定金额的养老金,主要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由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构成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计发月数支付的养老金,主要是为了体现职工的缴费水平和个人选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职工基本养老金。

三、计发月数会影响养老金的领取吗?

答案是:不会。计发月数只是用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一个参数,并不代表养老金的领取时间或期限。养老金是每月发放,且发放终身。也就是说,只要职工按时进行认证,就可以一直领取养老金,直到去世为止。

那么,如果个人账户储存额领完了怎么办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保障机制:当个人账户全部领取完后,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继续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终身。也就是说,国家会从统筹基金中发放等额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确保职工的退休待遇不降低。这也体现了国家对职工的关怀和责任。

总结来说,个人养老金的领取金额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年收入水平比较高的人员来说,缴纳个人养老金是比较划算的,但对于年收入比较低的人员来说,缴纳个人养老金就有些不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