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夏至节气,在7月6号,农历的六月初一,我们马上要迎来了小暑节气。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公历7月6日-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便为小暑。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已到初伏前后,天气开始变热,但还没到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因此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过后,天气将越来闷热和潮湿,灼热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藏身。所以,民间有小暑吃"三宝"的习俗,三宝是"黄鳝、莲藕、绿豆芽",因为可以解热消暑。

在我们农村有经验的老人常说:"小暑在头,七月大旱;小暑在尾,七月大水",那么今年小暑是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农谚咋说的:

1、小暑在头,七月大旱

"小暑在头"表明小暑当日是在月初。"七月大旱"由此可以推断出,农历七月份雨水减少,甚至是没有雨水。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暑当日是在月初,那么后期农历七月份大概率会是干旱少雨炎热的气候,七月份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也是最需要雨水的节气,此时干旱少雨炙热,会导致农作物长势不好。

2、小暑在中,风调雨顺

"在中"表示在中旬。"风调雨顺"指的是年景好,收成好。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暑当日是在中旬,那么预兆后期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

3、小暑在尾,七月大水

"小暑在尾"表明小暑交接日是在月末。"七月大水"说明农历七月份会出现洪涝。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进入小暑当日的时间是在月末,那么后期会出现洪涝灾害。

农谚是农耕时代遗留的智慧结晶。今年小暑是在六月初一,也就是"小暑在头,七月大旱",大家觉得谚语现在还准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