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乌克兰国家银行行长佩什内称,在全球贸易分裂和乌克兰与欧洲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之下,乌克兰开始考虑放弃美元,可能转而将其货币格里夫纳与欧元更紧密的挂钩。佩什内还指出,这项工作很复杂,需要高质量、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这一消息可以说极大出乎美方的预料,美国对美元霸权素来非常重视,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威胁过,要对不使用美元的国家大幅加征关税。可见他对美元霸权有多重视,又有多害怕各国跟美元划清界限。但特朗普怕啥来啥,如今竟然就连乌克兰都考虑放弃或者说摆脱美元。要知道,就在近期,美国和乌克兰才签署"矿产协议",两国联系极大加强,为什么此时乌方还考虑摆脱美元呢?说来也是讽刺,没签这个"矿产协议",乌方在摆脱美元这个事情上,可能还会多斟酌一下,可是一旦签了,乌方反而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摆脱美元。为什么这么说呢?对此,我们需要从乌克兰当下的处境说起。

佩什内的说法是正确的,全球贸易分裂之际,乌克兰和欧洲的联系其实才是日益紧密的。首先,特朗普对全球大量国家都在加征关税,此时跟美国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根本就不现实。而且乌克兰跟美国在经贸上根本就不兼容,特朗普以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全球多国加征关税,为的是迫使各国跟美国签署贸易协议以换取关税豁免。特朗普就是要借贸易协议,迫使各国从美国购买它们本来不需要向美国买的商品,而参考过去特朗普对别国提到的贸易要求,他重点寻求出口的商品有二:第一,能源;第二,农产品。

能源,虽然乌克兰和俄罗斯已经翻脸了,但乌克兰距离中东也并不远,周边有不少能源出口国,自身也有一定储量,根本不缺能源。至于农产品,那就更可笑了,乌克兰过去就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缺什么都不会缺粮。所以在全球贸易分裂之际,相比于美国,乌克兰选择欧洲更符合自身利益。

在这里可能有朋友会产生一个疑问:现在的乌克兰还有自主权吗?连"矿产协议"都签了,如今的乌克兰难道不是已经全面受美国摆布了吗?对这一点,大家最好不要高估"矿产协议"的威力。诚然,从2月特朗普政府提出"矿产协议"开始,就有大量声音称这是一项"卖国协议",按理说,乌克兰签下"卖国协议"后,应该没资格跟美国划清界线了。

但其实,所谓"卖国协议"指的是最初由美国提出的"矿产协议"版本,那份内容确实很离谱,美国什么都不保证,就要拿走乌克兰一半的关键矿产。但最后签署的"矿产协议",是在美乌持续拉扯以后,经过调整的《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根据已经流出的信息,最终签署的版本,调整了很多不利于乌克兰的内容,比如由特朗普提出,乌克兰要"偿还"美国提供的援助就被删去,泽连斯基过去就提到过,过去美国援乌的资金是援助,乌克兰根本不欠美国的。最终敲定的版本,虽然没有确保美国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但美国在抽走乌克兰关键矿产部分收益的前提下,也必须为乌克兰的战后重建提供资金。所以这份协议,对比特朗普最初提出的版本,不公平程度已经大幅降低。

此外,如果大家结合当下乌克兰的处境,就会发现一个事实:这份协议的签署,可能真正被坑到的是美国。为什么呢?早在2月,泽连斯基就提到过一件事,乌克兰3成关键矿产,包括它们一半的稀土,其实是在俄控区,剩下的一部分,在俄乌彻底达成停火以前,根本就没办法开采,没有人敢去一个随时可能被导弹和无人机空袭的地方开采矿产。这就使得特朗普必须要想方设法实现俄乌停火且为乌克兰重建提供资金,他才能拿到这部分矿产收益。如果停火失败,那么不要说特朗普拿不到矿产,乌克兰还会继续丢城弃地,到那时美国等于什么都没捞到,特朗普要确保利益,还必须尽可能保证乌克兰不会失去过多土地

所以说,乌克兰是把已经失去和快要失去的家当抵押给了美国,以此捆绑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可能美国才是那个"冤大头"。至于特朗普为什么愿意签署这样的协议?则是因为特朗普本就是那种人,他从去年大选到就任之初,许下了很多承诺,但是大多没有落实,他需要实现一些"突破"以此证明自己的政策有效,比如日前为了彰显自己的关税政策"赢了",他和英国达成了一份贸易协议,但参考有关报道,这份贸易协议最先伤害到的,竟然是美国自己的汽车制造商,以至于通用、福特等美国老牌汽车企业都提出了异议。从这件事大家就能发现,如今特朗普为了自己的颜面,已经开始出卖美国的利益,只求取得一点表面上的政绩,签署《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或也是为此

回到乌克兰的角度,已经用《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捆绑了美国的泽连斯基,考虑摆脱美元,融入欧元区,也就理所应当。但也不是说水到渠成,不要说特朗普可能因此不满,欧盟接到信号后也未必能点头。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欧盟除奥地利和斯洛伐克等以外的绝大多数欧盟国家,依然支持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也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对乌克兰加入欧盟这件事情,还存在一些顾虑,因为乌克兰还未达到欧盟改革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