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热气团蓄势待发,北方高温模式即将开启
自5月中旬以来,随着影响我国多日的冷涡系统逐渐北撤,一波更为强劲的干热气团正蓄势待发,准备强势进军我国北方。500百帕层面的最新天气图显示,从阿拉伯高原一路延伸至中亚的暖脊系统极为强势,属于典型的大陆性高压暖脊形态。此前,这股暖脊已经在中亚上空滞留数日,积蓄了大量干热空气,随着18日起天东北冷涡的逐步消退,它将在短时间内迅速东移,势如破竹地将这股干热气团带入我国北方,形成一次范围广泛、温度猛烈的高温反扑。
这波高温影响区域广泛,从西北地区东部的甘肃、宁夏、陕西起步,向东南扩展至华北南部的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再到黄淮的河南以及华中、华东的安徽、江苏、山东,乃至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可谓是从西北到东部,一路烘烤。多个超级计算机模型的形势预估,地面气温将配合高空压强和下沉气流的共同作用,出现强烈的绝热增温过程,地形配合下部分区域可能体验到极为干燥、炽热的天气体验,尤其是盆地地形和高原边缘地区。
二、40度高温基本锁定,45度可能性仍较小
根据高分辨率超级计算机模型以及多家气象机构的预测,5月19日至20日将是此次高温过程的高潮。多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可能超过40℃大关,尤其是陕西中部、河南中西部地区,作为此次干热气团的核心区域,已被锁定为高温中心。有网友晒出图像,甚至看到西安预测气温一度达到45℃,引起不小震动。
不过,我们对此也不要过分紧张,根据现有气象记录来看,陕西、河南两省范围内的国家级气象站历史上从未记录过45℃或以上的气温。以河南为例,其5月气温纪录为41.9℃;陕西则是40.7℃。此次过程虽然异常强劲,但距离打破纪录还需"积热"时间,而这一过程尚未足够长,预期中的热量积累尚未达到突破极限的临界点。因此,后续的预报已对这一预期作出调整,目前主流预报认为,这轮高温中,国家站突破42~43℃的可能性较大,自动站局部出现44℃也属可能,但要实现45℃以上的"超级高温",可能性依旧较小。
也就是说,虽然热浪来势汹汹,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纪录都会被刷新。这一轮干热天气持续时间不算特别长,湿度也不高,因此不会带来特别显著的闷热感。不过高温区域广、波及人口多,依旧要重视防暑降温,特别是从事户外劳动或居住在平房、棚屋等不利通风条件环境中的群体。
三、高温短暂但旱情或加剧,防暑抗旱双准备
这次干热气团反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干燥。虽然气温高,但空气湿度极低,在绝热压缩作用下,地面温度可能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形成所谓的干热型高温。这种高温虽然不会像桑拿天一样让人感觉喘不过气,但却极易导致地面水分迅速蒸发,加重原本已有的旱情。当前我国西北部分地区以及黄淮中西部已处于降水偏少状态,土壤含水量普遍不足。如果未来几日仍无明显降雨过程,部分农作物将面临水分紧缺的风险。尤其是在高温叠加的背景下,农田灌溉、供水调度都将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应提前做好抗旱物资调度、水源储备与农事指导。
此外,我们在面对高温时也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外出工作或运动应尽量避开午后高温时段(14时至17时),佩戴遮阳帽、墨镜,并及时补充水分。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更要注意防晒降温,避免中暑。如果家中有空调设备,建议提前清洗、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作,为应对连续数日的干热天气提供保障。
而在南方地区,未来几日,随着副热带高压再度北抬,加上西南季风可能濒临爆发,雨带也逐渐在南方重新建立,南北两重天的天气格局将更加明显。北方被炽热空气炙烤,南方则要准备应对可能重新上线的暴雨和湿热天气。此消彼长之间,属于5月中下旬的气象剧本正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