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发生一起可怕杀子案。
一名45岁的女教师在家中挥刀砍向3名子女,导致2岁、11岁、13岁的孩子全部死亡。凶手在留下一封信后就下落不明。
随着警方对案件不断深入了解,背后更令人窒息的真相也渐渐被揭开... ...
案发所在地的小镇塔南日,位于法国与瑞士接壤的阿尔卑山区。这里自然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冬季降雪季来临之时,各国游客都会来此滑雪、度假。
小镇常住人口只有3400余人,镇上治安良好,几乎很少发生恶性案件。
11月12日中午,当地警方接到一名男子报警,对方称3个孩子被自己的妻子杀害。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男子家中年龄分别为2岁、11岁、13岁的孩子全部身中数刀死亡。家中女主人佩尔是嫌疑人,在案发后留下一封信后就驾车离开,她在信中表达了强烈的自杀倾向。
警方在对周围邻居走访得知,佩尔和现任丈夫是重组家庭。11岁的男孩和13岁的女孩是佩尔与前任丈夫所生,2岁的小儿子是现任丈夫和前任妻子所生。
佩尔在镇上一所学校担任老师。此前,她在前一所学校任教期间,曾因对学生太严格而被家长集体投诉,后来被转到现在的学校任教。
因为佩尔拥有法、瑞双重国籍,警方立即在两国边境处加派人手,连夜对来往两国的车辆和山区偏僻处进行搜寻,但没有收获。
直到13日下午,佩尔的父母在家门口发现她的车,车上有佩尔的尸体,警方初步判断是自杀。
消息传出来后,迅速在法国各界引发热议。原来,法国在一周内已经连续发生2起母亲杀子案。
上周,法国圣罗斯市的一名40多岁的母亲,将自己4岁和13个月大的幼儿斩首后逃亡。
警方迅速对其展开逮捕并最终在街头发现几乎赤身裸体、精神错乱的凶手。
案发的住宅门口
当地犯罪心理学专家通过对这2起案件进行调查后判断,2名真凶有高度相似的共同点,比如外表平静、为人和善、鲜少向外界诉苦等。
杀害3子的佩尔,平时也会积极参与社区的慈善活动。作为长笛演奏家,佩尔还荣获过当地颁发的奖项。
佩尔
普通人和她们交往时,很难发现其有严重厌世和杀戮念头。
因此,犯罪心理专家也特别提醒,近年来类似的母亲杀子案件高发,如果按照这些共同点去寻找她们的犯罪动机,答案会让人越想越后怕... ...
(示意图)
细数一下近几年发生的母亲杀子案,就会发现犯罪心理专家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23年6月,美国一名31岁妈妈在勒死2个月的儿子后,开车带其尸体在街头游荡几小时。被捕后证实,女子在此前就曾出现幻视、幻听等情况。
24年6月,英格兰一名39岁的母亲,杀害了5个月大的女儿。女子此前为了怀孕用过不少方法,女儿是她备孕多年、得来不易的孩子,但她在产后被确诊患有产后抑郁症和产后精神病。
就在上个月,波士顿法院也审理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母亲杀3子惨案。
33岁的母亲林赛,在家中以取快餐和买药为名,将丈夫从家中支开。
随后,林赛在家中将8个月、3岁、5岁的孩子全部勒死。丈夫回到家后除了发现3个孩子的尸体之外,还看到从二楼跳窗而出、试图自杀的林赛。
案发后,林赛丈夫告知警方,林赛在怀最小的孩子时就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焦虑症和失眠。她在整个孕期就求助于心理门诊,并用吃药的方式对抗病情加剧,但效果甚微。
案发前几周,林赛还曾向丈夫表达自己有自杀的打算,并感觉自己对孩子们产生出暴力的念头。
林赛的丈夫事后还回忆起,妻子在案发当天也有很多不正常的举动,只是当时没有想到情况会恶化到如此地步。
美国犯罪心理专家针对林赛家的惨案,进行数据比对和走访后出具了一份报告。报告认为,此案凶手符合大多数杀子案共识--产后精神病和抑郁症。
数据证实,美国每年约有4000名主妇会罹患这两类病症。产后激素不稳定和育儿压力是致病诱因,而大多数病患会在参与育儿1年内犯下杀人类恶性案件。
(示意图)
虽然临床医学对于这两类病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形成主动告知病患参加筛查、排查的机制,这就容易导致很多人得病而不自知,酿成更大的惨剧。
(示意图)
随着此类案件的不断攀升,各国也在积极寻找避免和干预方法。
连续一周发生惨案的法国,就在本周紧急制定方案,准备在医院进行科普和宣讲活动。
但由于罹患此类病症的主妇们,生活环境较为封闭,很少有和人诉苦的途径,加上育儿本身就存在巨大身心压力。恐怕这些干预方法,很难在短时间起效。
看着这些发生在身边,本可以被避免的惨案,网友们除了表示同情外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相信,现在的妈妈压力更大。网络上天天有人拍做漂亮的午餐、亲子活动、漂亮的家。
但同时,手机带走了传统的交友方式和友谊。现在当妈,都成了一项孤独任务。
尤其对于那些没办法出去交友的妈妈来说,生活真的找不到新的亮点和希望。"
"我懂,我现在43岁处于绝经期边缘,但孩子只有2岁。带孩子让我有时身心都很疲惫和艰难。
如果她再患上产后抑郁,那就更困难了。很遗憾她没能在最难的时候获得帮助,真是太惨了!"
这些接二连三发生的弑子惨案,真是让人不忍卒读。
临床医学需要加大科普力度之外,也希望家庭成员除了关注主妇的身体健康之外,也要多关注她们细微的情绪变化。
一旦苗头不对就及早干预,或许就能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