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争夺战进入决定性阶段,乌军陷入全面包围,美媒劝其战术后撤。关键时刻,泽连斯基迎来"援军",能否翻盘却还是未知数。那么,红军城失守将给顿巴斯地区局势造成哪些影响?泽连斯基等到的"援军"又是谁?

最近一周,持续了一年多的红军城争夺战,终于迎来"最终时刻"。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俄军在红军城的军事行动正稳步推进,被困乌军士兵也开始向俄军投降,理由是他们"发现自己被指挥部抛弃,无法再承受炮火和无人机的攻击。"

对于乌军被全面包围这个说法,基辅方面公开否认。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更是明确表示,将在一周内解围红军城。不过,有外媒呼吁乌方慎重考虑是否要继续死守红军城。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刊文称,乌军必须在保住领土和保住士兵生命之间做出选择,即"战术撤退"能挽救乌军士兵的生命,但会给俄罗斯送去一份宣传大礼。另有评论称,放弃红军城,会提振俄军士气,但继续死守,意味着巨大伤亡和装备损失,这对兵力严重短缺、总数远少于俄军的乌克兰来说,将是致命风险。

有分析认为,美媒之所以奉劝乌军"战术后撤",是因为已经察觉到了红军城战役的最终走向。在他们看来,尽管乌军对红军城的反击还在继续,但其构筑起的防御体系已被俄军全面突破,近期还出现了大规模撤退与投降现象。加上乌军目前近90%的火力打击都依赖无人机,只能起到牵制消耗作用,无法改变战局走势,因此,放弃红军城阵地,才是保全乌军剩余精锐部队的明智选择。

当然,放弃红军城意味着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出现严重缺口,乌军弹药、燃料、食品供应也将随之陷入瘫痪,这是泽连斯基很难接受的。更糟糕的是,俄方还可能借这个机会提出谈判,迫使乌方接受既定事实,同时打击美西方国家继续援乌的决心。

据报道,北约虽然承诺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必要支持",但部分成员国已开始评估乌军抵抗能力,甚至削减援乌预算。其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再次婉拒了乌方对"战斧"导弹的需求,德国政府也同步下调了明年的援乌资金。以上种种,都说明乌方依赖第三国援助"翻盘"的希望相当渺茫,因为比起无条件支持乌克兰,更多国家希望彻底结束俄乌冲突,以免欧洲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泽连斯基迎来了"援军"。德国《世界报》网站近日报道称,2000名哥伦比亚人入境该国,作为合同兵与俄军作战。乌克兰媒体此前引述军方消息报道,加入乌军的海外战士约四成来自南美,而他们大多都是步兵。在乌军前线战力严重缺乏的当下,这些"志愿者"对乌方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组建国际军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俄军的前进步伐。

相较于俄军在红军城方向上投入的武器跟兵力,泽连斯基迎来的这股"援军"虽然不足以改变战局走势,但还是为乌方提供了一定的舆论支持。如果红军城守军能在西方援助跟国际军团的支持下坚持更长时间,不排除更多国家出手帮忙的可能性。毕竟俄方的目标是全面占领整个顿巴斯地区,而非拿下一个红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