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就是大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高温持续、降雨频繁,这样的"蒸煮模式"可以说是异常难熬。大暑是古人较为重视的节气之一,民间也有许多传统习俗流传至今。明日大暑,别忘老传统"3吃3做"6大习俗,祈福纳吉过三伏。
习俗:1:喝署羊汤滋补阳气
常言道"伏羊一碗汤,不劳神医开药方",喝署羊汤是流行在鲁中南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
推荐食谱:羊排汤
食材:羊排骨、葱、姜、盐、白芷、香叶、胡椒粉、大蒜、味达美味极鲜油各适量。
做法:羊排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泡出血水备用,生姜、葱分别去皮洗净切片切段。
砂锅加入适量的水,下入羊排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葱、姜(可以多放几片,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芷、香叶继续小火炖1小时左右至排骨软烂。加入盐调味,出锅前撒点香菜、香葱叶和胡椒粉调味。取几瓣蒜切碎,加入盐、味达美味极鲜酱油调成蒜泥汁,用来蘸羊排骨吃太香了。
习俗2:吃凤梨祈福吉祥
大暑节气,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福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推荐食谱:凤梨炒番茄
食材:凤梨、番茄、油、盐、葱、糖、蘑菇粉各适量。
做法:番茄淡盐水浸泡10分钟,反复冲洗干净备用,
2、凤梨去皮切片,淡盐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反复冲洗干净。根据自己喜欢的大小分别把凤梨切块,番茄洗净切块。
起油锅爆香葱花,加入番茄翻炒,炒至番茄出汤汁。
加入凤梨翻炒,同样炒至凤梨出汤汁,加入盐、糖、蘑菇粉调味,关火,撒点葱花出锅。酸酸甜甜,清肠刮油。
习俗3:吃荔枝 祈福健康
大暑吃荔枝寓意健康。福建莆田人有大暑当天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大暑节气高温高湿,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据说吃了荔枝可以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习俗4:喝伏茶消暑解渴
民间自古就有大暑喝伏茶的习俗,流行于是浙江温州等地,大暑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容易上火乃至中暑的时节。人们会喝伏茶来消暑解渴,陈皮配薄荷,甘草煮清凉。一碗下肚,暑气全消,还有酸梅汤生津止渴,三伏天适当饮用姜茶,可以很好地驱散体内的湿寒。
习俗5:晒伏姜祈福健康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习俗6:烧伏香祈福丰收
烧伏香是大暑节气的习俗之一,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烧伏香还蕴含着中医的智慧,利用药香熏烤特定穴位,以达到驱寒除湿、强身健体的效果,展示了古人对健康的重视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