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大家都在忙着寻找避暑的好办法。今年北方的高温来得特别早,让人感到无奈。古人早就有应对酷暑的智慧,他们在小暑节气前后就开始准备消暑降温的策略。
每年一到夏天,我们就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避暑。尤其是今年北方高温酷暑来得特别早,大家也纷纷表示接受不了。其实古人早就总结了夏季的高温酷暑,提出了很多的应对之策,比如在小暑节气前后,就要开始准备消暑降温的东西了。
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也就是说,到了小暑节气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准备迎接35℃以上的高温天气了。
根据古人的说法,小暑之后第一个未日就是出梅的时间了,而出梅意味着盛夏的开始。也就是说,今年的出梅时间就是7月13日,这一天之后,大家就要做好高温酷暑的准备了。
当然了,出梅之后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高温,还有湿度极大的空气和刺眼的阳光。这时候的南方,梅雨季节也将结束。
一到梅雨季节,大家就会觉得阴雨连绵,空气湿度极大。尤其是在西南地区降雨非常强,大到暴雨、暴雨不断,还会有强对流天气出现。
这时候的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其特点就是晴空万里、阳光直射、蒸发强烈。而我们一旦走出梅雨季节,就会迎来高温天气。因为此时副热带高压范围将会扩大,不仅控制南方,还会控制整个长江中下游。
其实古人总结的这些气象预兆虽然有其历史依据,但放在现代天气变化之中就显得有些局限了。毕竟我们现在有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
比如现在我们就可以提前知道梅雨季节结束的时间。一般来说,梅雨季节一旦结束,意味着高温天气即将到来。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我们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梅雨季节的特点就是阴雨连绵、潮湿闷热。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即便是气温并不高,但身体依然会感到非常闷热,这是因为空气湿度太大导致的。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到风向变化的影响,我们会感受到明显的凉爽和闷热。
当北风将空气中的水汽带走时,气温下降,我们就会觉得很凉爽。而当南风将水汽带入时,气温上升,我们就会觉得很闷热。
进入7月初,雨带开始北抬,副热带高压范围也开始逐渐扩大,这意味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可能提前出梅,提前迎来盛夏。
根据最新天气分析,预计7月初时北方地区将会有降雨出现,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将会出现晴好少雨的天气。这样一来,这里就很有可能提前出梅,提前迎接盛夏的到来。
这时候高温天气就会接踵而至,不仅气温升高,空气湿度也会随之升高,这样一来大家就要做好迎接酷暑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