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离"三金"只差一票,金鸡却先给商业片发糖。
9月28日提名名单一揭盖,票房前两名《流浪地球3》《封神2》直接拿走七成技术席位,密钥延期一个月等于多给几千万红包,片方今晚就能开香槟。
组委会把"中小成本"入口焊死,文艺片想挤进来得先跟两部四十亿体量的怪兽掰手腕,输的连排片都保不住。
奥斯卡评委只占一成投票,却能把获奖作品送进东京电影节"特别推荐"通道,表面是锦上添花,实际是告诉资本:想出海,先拿金鸡。
周冬雨那边,离大满贯只差金鸡,可组委会把观众投票砍到一成,专业评委里一半曾公开批评"青春片表演单一",票数还没投,风向已经先堵死。
倪妮带《消失的她》冲线,片子票房35亿,刚好踩在延期政策红利线上,多一票就是多一轮排片,惠英红凭《我爱你!》拿香港金像奖在先,金鸡如果再给,就是一年内同一角色双冠,评审怕"重复"被骂,可能直接压分。
技术奖更赤裸,新增"技术解析会"要求特效公司公开渲染层、预算、工时,数字一摆,《流浪地球3》单镜头两千台服务器跑七天,成本摆在那,小片连电费都付不起,只能退场。
最安静的是新设"最佳外语片",《奥本海默》送审片源连水印都没去,组委会照单全收,被质疑"中国奖为啥替好莱坞打广告",内部文件流出:拿外语片换国际转播权,明年全球同步直播,广告底价已经叫到三亿。
一条产业链露得明明白白--延期政策喂饱院线,技术奖给重工业背书,外语片拉国际金主,观众投票被削,只留下评委关起门分蛋糕。
周冬雨能不能打破"二封魔咒"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规则已经写好:文艺片想活,先去挣十个亿票房再来谈艺术。
选票还没投,奖已经分完,明年你还会继续守着直播等惊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