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双重驱动下,中国省级能源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格局重塑。
近期,贵州、河南、湖南、四川等多个省级能源集团密集推进战略性重组与并购,一场以"扩大规模、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为核心的省级能源巨头并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扩展。省级"能源航母"不断涌现。
9月29日,盘江股份公告称,9月8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告知函,贵州能源集团吸收合并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事项已取得贵州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吸收合并双方已于2025年9月8日签署《吸收合并协议》。
这一合并不仅是资产与业务的简单叠加,更是一次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合并后的新集团总资产突破1500亿元,成为覆盖煤炭、电力、天然气、化工等全产业链的"能源航母"。
从资源禀赋来看,贵州能源集团原有的煤炭资源优势--储量110亿吨、产能4635万吨/年,与乌江能源在水电、光伏、页岩气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布局形成强强联合。
截至2025年9月,其电力装机规模已达1065万千瓦,其中绿电占比近38%,预计到年底装机将突破1200万千瓦。这一整合不仅强化了贵州作为西南煤炭保供中心的地位,也为其向清洁能源供应商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并还涉及多家上市公司股权变动,如贵阳银行股权的间接转移,显示出能源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放大了省级能源平台的资本运作能力。
此外,中原大省河南也拉开了能源重组的大幕。2025年9月,河南能源集团与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实施战略重组,涉及大有能源、平煤股份、神马股份、易成新能、硅烷科技等5家上市公司。
这两大集团均为河南省的能源化工巨头,2024年营收合计近2900亿元,资产规模庞大、产业链条完整。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煤盐为源头,构建了多条特色化工产业链,资产超2800亿元;而河南能源集团则拥有284亿吨煤炭储量和近千万吨化工产能。二者的合并不仅是规模的叠加,更是产业链的互补与协同。
重组后,河南有望减少内部同质化竞争,整合煤炭、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板块资源,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能源化工领域的话语权。
市场对此反应积极,公告次日,相关上市公司股价集体高开,大有能源涨停,显示出资本对这场"强强联合"的高度期待。
除了贵州与河南,湖南也在积极推进能源资产整合。
2025年9月,湖南发展公告其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湖南省国资委批复,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四家水电公司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尽管规模不及前两者,但湖南发展作为湖南能源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此次收购将进一步扩大其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强化水电与光伏业务布局,体现出省级能源企业聚焦主业、做强清洁能源的明确导向。
今年更早时候,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四川省投资集团与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进行了战略性重组标志着,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成都正式揭牌成立。
该集团为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总资产超3900亿元,现有装机规模356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