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拒绝出兵,局面变成"6对3",普京收到了军方好消息,泽连斯基已经别无选择!
据报道,前一天还在白宫暗示"可能派美军赴乌克兰维和",今天面对福克斯新闻就斩钉截铁保证"绝不派地面部队"--特朗普的立场转变之快,连战场形势都望尘莫及。这位精于算计的总统把账本摊开得明明白白:"欧洲必须成为乌克兰的第一道防线",美国只负责"协助"。白宫官员随后补充说明,所谓协助就是向欧洲盟友出售武器,再由他们转交给基辅。免费军援的时代彻底终结,特朗普的"支持"从来都是明码标价。
泽连斯基恐怕早就预料到这一幕。18日白宫会晤时,特朗普就含糊其辞,拒绝给出明确的安全承诺。19日的采访更是直接摊牌--乌克兰加入北约?没戏。美国派兵?想都别想。更讽刺的是,特朗普轻描淡写地提到:"我与普京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通话。"而这场通话的时间点,恰恰是在泽连斯基前脚刚离开白宫之后。基辅的绝望,华盛顿的冷漠,莫斯科的得意,全在这一句话里暴露无遗。
就在特朗普忙着撇清关系的同时,欧洲内部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公开争吵。1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一场线上会议上提议,欧洲国家应该向乌克兰派遣军队,执行所谓的"防御任务"。结果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当场回怼:"俄罗斯现在有130万军队,欧洲打算派多少人去抗衡?"西班牙、波兰、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迅速跟进,六国联手掐灭了马克龙的冒险念头。
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对着镜头爆料:"他们希望派驻地面部队"--他指的正是马克龙的法国、朔尔茨的德国以及英国。法德英三国与反战六国形成3:6的对峙局面。可问题在于,马克龙连自家阵营都摆不平,所谓的"三国联军"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更尴尬的是,特朗普似乎乐见欧洲陷入分裂,甚至有意把军事包袱甩给法德英,自己则躲在后方数钱。
就在西方争吵不休的同时,普京收到了来自前线的捷报。19日凌晨,俄军对乌克兰波尔塔瓦州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动大规模袭击,导弹和无人机精准命中天然气运输系统的关键节点。同一天,顿涅茨克地区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俄国防部宣布击落23架乌军无人机,乌空军则声称拦截了230架俄军无人机和6枚导弹。
但真正让基辅感到窒息的是地面战况。俄军已控制顿涅茨克地区78%的领土,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周边的战斗已进入残酷的巷战阶段。俄军炮兵和装甲部队正以压倒性火力碾压乌军防线,而乌克兰的西方援助却迟迟未能到位。更糟糕的是,特朗普的"军援收费制"意味着,未来乌军能否获得足够的弹药和装备,完全取决于欧洲的采购意愿。
面对如此局面,泽连斯基的选项已经所剩无几。特朗普的"甩锅"态度让乌克兰无法指望美国的直接军事支持,而欧洲的分裂则意味着马克龙的"派兵计划"短期内难以实现。与此同时,俄军的攻势仍在持续,乌东战场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似乎更关心如何与普京达成某种交易,而不是确保乌克兰的生存。他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希望俄乌双方先举行双边会谈,然后再考虑美俄乌三方会晤。换句话说,特朗普正在为普京创造有利的谈判条件--让乌克兰在军事压力下被迫妥协。
三年多的冲突已经让各方精疲力尽。美国厌倦了无底洞般的军援,欧洲陷入内部分裂,乌克兰的战场形势日益恶化,而俄罗斯虽然占据优势,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让这场冲突的结局更加扑朔迷离--乌克兰可能被迫接受某种妥协方案,而欧洲则不得不承担更大的安全责任。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泽连斯基已经别无选择。当美国的支持变成一场生意,当欧洲的团结土崩瓦解,当莫斯科的导弹持续落下,基辅的谈判筹码正在迅速流失。这场冲突的终局,或许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