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急诊室,32岁的李女士(化名)按着下腹眉头紧锁,"这两周肚子总隐隐作痛,白带也不对劲...本来想忍忍,结果今晚疼得直不起腰!"她的高温天标配是:空调冷风直吹腰部+日均2杯冰奶茶。入夏后,下腹坠胀感时轻时重,最近白带变得又黄又稠。她曾用洗液冲洗试图缓解,反而出现火辣辣的刺痛和低烧,这才紧急就医。

"最近像李女士这样因为高温诱发或加重妇科炎症的患者明显增多了。"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医生查看她的检查结果后解释:"查了阴道微环境发现菌群紊乱,B超也提示盆腔有轻微积液,结合血象,诊断是急性盆腔炎。每年酷暑,门诊里类似情况的患者都不少。"

一、高温天,为何妇科炎症更容易"抬头"?

2025年的高温预警不断响起(据预测,夏天超过35℃的天数可能创纪录),这种极端天气下,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妇科健康,面临三重考验:

1.阴道炎症(尤其是霉菌性阴道炎)

原因:高温潮湿环境促进霉菌(如白色念珠菌)、细菌等病原体大量繁殖。同时,出汗增多导致外阴潮湿,穿透气性差的紧身裤或化纤内裤会进一步加剧局部闷热,破坏阴道弱酸性环境。

高发表现: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豆腐渣状或异味)、灼痛感,夏季发病率可占妇科炎症的40%以上。

2.盆腔炎

诱因:高温下过度依赖冷饮、空调低温或冷水浴,易导致下腹部受凉,盆腔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炎症。熬夜、疲劳等夏季常见行为也会降低免疫力,促进感染扩散。

3.宫颈炎

关联因素:湿热环境可能改变宫颈黏液性质,削弱其屏障功能;同时生殖道感染(如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在高温季更活跃,易引发宫颈炎症.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观察:过去高温天气最集中的月份,像阴道炎、盆腔炎这类妇科炎症的就诊量会显著上升,其中反反复复发作的情况占了不小比例。

二、科学应对:摆脱炎症,关键在规范治疗

1.警惕这些误区:

用各种洗液灌洗阴道内部

自己乱吃抗生素

相信网络偏方、神药贴

2.科学治疗:

①明确诊断是关键:

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精准了解是哪类菌群失调(是霉菌?细菌?还是混合感染?)。

药敏试验:帮助医生选择对你体内病菌最有效的药物,避免用药无效或产生耐药。

超声等影像检查:评估盆腔内部(如输卵管、卵巢)是否有感染波及。

②合理用药是核心:

不同炎症用药不同!比如:

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痒、豆腐渣白带):常用抗真菌的阴道栓剂/乳膏,有时配合口服药。

细菌性阴道病/急性盆腔炎(白带多异味、下腹痛):医生通常会根据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用的抗生素,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并保证足够疗程。

外阴瘙痒不适: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时间使用温和的止痒药膏缓解不适。

重点:务必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症状缓解不等于病菌清除,半途而废容易复发。

③物理治疗助恢复(视病情需要):

如盆腔理疗仪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炎和吸收积液。

特定波长的红光治疗能促进黏膜修复。

④调节菌群促平衡:

在医生指导下,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尤其是使用过抗生素后),可能通过外用益生菌制剂(如乳酸菌胶囊)或口服益生菌,帮助恢复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和有益菌群,这是防止复发的重要一步。

三、安全度夏小贴士: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透气"是首选:选择宽松、纯棉的内裤,每天更换。

月经期卫生巾/棉条更需勤换(一般建议2-3小时)。

避免久坐不动,每隔一小时起来走动一下。

2."保暖"有讲究:空调温度别打太低(26℃左右较宜),避免出风口直吹腰腹、膝部,可以加个挡风板或披件薄外套。

喝常温或温水更健康,适当加片柠檬能增加饮水意愿。

午睡或休息时,在腹部搭条小毯子。

3.这些信号别忽视

白带异常:量多、颜色发黄、发绿、呈豆腐渣或脓样、有异味。

身体不适:持续的下腹部或腰骶部酸胀、疼痛,尤其在劳累、经期前后加重。

其他症状:外阴瘙痒难忍、灼热感,排尿时感到疼痛或频急。

健康小贴士:阴道有自净能力!日常清洁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阴道内部千万不要随意冲洗。

医生的规范治疗和细心指导下(用药+局部理疗+补充益生菌),并调整了生活习惯(注意保暖、多喝温水),李女士的症状在两周左右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高温就像对女性健康的一次小考验。了解高温的影响,学会科学防护和自我观察,遇到问题及时找专业医生,才是安稳度夏的"护身符"。别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关爱自己,从关注身体的信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