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鲜合格?历史首次,中方专家进核电站采样,我们态度会变吗

日本履行承诺,中方专家首次走进福岛核电站内部采样检测,目前对日本核污染水的检测工作进行到何种程度了?本次检测结果是否将直接影响日本水产对华出口?

经外交部证实,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组织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专家于2月19日到21日前往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海设施和附近海域,独立采集待排放的核污染水、海水等样本,并参与采集海洋生物样本。

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这一次各方专家的采样和检测是非常全面的。

在20日上午9点半,IAEA与中国分析机构负责人等一大早便前往了福岛县近海采集了水产品样本,当天专家团队便在福岛县近海捕获了50公斤的比目鱼,作为分析放射性物质的样本。

在21日上午,中国专家团队更是第一次进入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内部,并在核电站厂区内采集了处理水。

据日本媒体介绍,这一次中方采集的,正是储罐中尚未用海水稀释的核污染水样品,也就是核电站将直接排向大海的"处理水"。

可以看到,这一次安排的采样工作,不仅涉及到了对核污染水的直接检测,也涉及到日本水产的安全,也说明中方的确是秉持着负责任和务实的态度,严格把控安全问题,同时也给了日本水产恢复对华出口的机会。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仅仅是这一次的检测,可能并不足以让中方改变决定。

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份,中国专家就已经前往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口附近海域独立采集样本,后经国内科研机构的检测和分析,其中氚和铯-137、锶-90等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

但专家也强调,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没有先例,单次检测结果参考意义有限,因此中国等利益攸关国将持续参与并继续实施独立取样监测。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在外交部的措辞中,中方一再强调,日方单方面启动排海的行为是缺乏正当性、合理性的,因此即便是一两次的检测结果并未发现异常,并不足以让中方改变对日本水产品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日本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回应包括中国在内利益攸关的国家的关切,更加审慎、公开地处理核污染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