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赶在过年之前,打算亲自来北京一趟,定下中美之间的大事
开启第二任期已快1年的特朗普,迫不及待将访华计划提上了日程,还将时间瞄准在春节前,要跟中方定下一件两国之间的大事。

美国总统特朗普
刚刚过去的几天,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完成了新一轮谈判。
根据会后双方公布的成果来看,这次中美谈的还是非常不错的,不仅讨论了延长关税暂停期的问题、还就各自关切的问题达成了解决的基本共识。
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坐不住了,他在"空军一号"上就迫不及待的宣布,自己计划在明年年初访华,同时也积极欢迎中方回访美国。
随后这一消息,也透过美国财长贝森特之口,向公众透露了出来。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贝森特直言:"总统很可能会在春节之前,对中国展开访问"。
他进一步指出,在此之前,中美双方计划先举行一轮高级别的会谈,预计双方将达成解决关税问题的"框架协议"。

美国财长贝森特
首先,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赋予团圆、祈福的象征意义。
特朗普若能在春节前实现访华,不仅能借助节日氛围传递友好信号,更能为中美关系注入情感温度。
但无论时间如何敲定,美方都需明白:中美关系的稳定,既不靠 "一时的寒暄",也不靠 "短期的示好"。
而在于是否能坚守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的根本原则,是否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保持克制。

中方与美国举行了多轮经贸磋商
其次,有关"中美协议"这事儿,一直是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大事,从他宣布加征关税开始,就一直挂在嘴边。
这次前往亚洲参加APEC峰会前,特朗普也不忘再次强调,说要跟中方达成一项"极好的协议"。
而他急于访华,也正是为了尽快敲定这件事。
从现实角度来看,特朗普想要尽快访华的背后,是其内政需求与中美利益交汇的双重驱动。
作为同时执掌过两次总统任期的政治人物,特朗普深知中美关系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他2025年施政纲领的核心就是 "振兴制造业",而中国作为美国重要贸易伙伴,在农产品进口、产业链协作等领域的合作,直接关系到其选票基本盘。

特朗普要"重振美国制造业"
还记得特朗普上一届任期内,曾推出过减税政策,虽然短期内刺激了经济,但"贸易战"带来的后续损失,让企业界怨声载道。
如今重启对话,显然是在被现实"敲打"后,对务实利益的回归。
此外,特朗普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调解尝试遇挫,若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突破,将成为其外交政绩的重要加分项,这也解释了他为何近期频频释放访华信号。
而从国际格局来看,中美合作的必要性,在变乱交织的2025年愈发凸显。
当前欧洲政坛频繁更迭,法国一年之内四换总理,德国执政联盟分歧不断,欧盟虽推动防务一体化,却难以形成统一行动;
而中东、非洲等地的局部冲突持续发酵,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国际局势动荡,法国一年4换总理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在气候治理、公共卫生、全球供应链稳定等领域的协作不可或缺。
特朗普任内多次退出《巴黎协定》等国际机制,如今面对全球治理真空,他显然需要借助中美互动,来重塑美国的大国形象。
这与中方 "为世界注入确定性" 的诉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交集。
不过,特朗普的访华计划能否成行,以及后续能否保持积极互动,仍需跨越多重考验。
中方划定的 "四条红线" 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其中台湾问题作为 "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美方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认清 "台独" 势力的危害性。
回顾此前,美方虽表态 "不支持台独",但仍有政客窜访台湾地区,这种 "说一套做一套" 的行径曾多次引发中美关系紧张。
特朗普政府若想让访华取得实效,必须在落实承诺上拿出诚意,避免重蹈 "言而无信" 的覆辙。

中美关系
总的来说,从吉隆坡谈判的 "初步共识",再到特朗普的 "访华表态",近期的中美互动呈现出 "从务虚到务实" 的积极态势。
这种态势能否延续,关键要看美方是否能正视中方的核心关切。毕竟中美关系这座 "大厦" 的稳固,既需要 "顶层设计",更需要每一次互动中的 "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