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广东一名医学博主近日在社交平台自嘲--他给患者开的治疗方案竟被患者用AI工具DeepSeek"打脸",自查后发现医学指南已更新,AI的判断才是正确的。这则帖子迅速引爆网络,24小时内获15万点赞、3万评论,网友直呼:"医生和AI,谁更靠谱?"
当患者带着AI来"踢馆"
事件中的医生坦言,患者用DeepSeek查询后,对治疗方案提出疑问。他原以为对方"瞎折腾",但复查最新指南后才发现,因医院缺药而替换的方案确实存在滞后,AI的建议更符合更新后的标准。"那一刻,我感觉职业信仰都动摇了。"他无奈表示。
类似案例并非孤例:深圳一名医生称,有患者直接拿着DeepSeek生成的灰指甲处方要求开药,诊断结果竟与临床判断一致;浙江某三甲医院胸外科主任更惊叹,AI仅用几十秒便给出肺结节诊疗方案,逻辑严密堪比资深专家。
一、AI强势崛起:医生的"外挂"还是"对手"?
DeepSeek的"超能力"已让医疗界震颤:
1.秒级诊断:从急性胰腺炎抗生素调整到乳腺癌病理分析,AI凭借海量数据和算法优势,在复杂病例中表现超越人类医生;
2.纠错能力:可自动修正患者模糊描述(如区分"纯磨玻璃"与"混磨玻璃结节"),甚至提醒医生补充关键信息;
3.效率碾压:湖南多家医院引入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后,报告解读时间缩短60%,科研文献分析效率提升数倍。
然而,争议随之而来。有患者质疑医生"过度检查",称AI认为部分项目非必要;也有网友担忧:"若医生都靠AI看病,何必挂号?"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