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了5月份,距离2024年12月12日中央工作会议定调2025年养老金调整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距离去年定调调整是在当年的3月份两会期间足足提前了3个月,留出了充足的空间有可能今年的养老金具体调整通知或将提前公布,所以退休人员静待佳音。

因为无论是在4月份公布还是5月份公布还是6月份公布,调整都是会从1月份核算补发的,去年是在6月17日公布具体调整通知,在7月末之前完成1-7月份的补差工作,所以退休老人不用着急,是咱们该得到的一分钱不会差的。

其实退休人员最关心的就是今年调整能有多少?参考最近五年养老金增长,2020年增长5%,2021年增长4.5%,2022年增长4%,2023年增长3.8%,2024年增长3%不难看出,虽然从2005年开始今年是增长的第21年,但是增长的比例却呈现出下降的态势,那么今年的增长还可能在3%维持住吗?

小编觉得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首先参考2024年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稳中有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物价增长0.2%,而且元旦开始延迟退休政策的正式落地执行,也让养老基金收支压力有所缓解,今年开始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为调整树立了新的方向,退休金作为退休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适当增长养老金成为了大势所趋,所以综合来看今年增长维持在3%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2025年5月4日,一位退休职工晒出的养老金核定表引发热议:个人账户43万元、缴费指数超2.0的干部身份人员,每月可领超1万元养老金,而普通职工账户不足10万元,缴费指数多在1.0以下,月均养老金1100元左右。

数据显示,公务员平均退休金是企业职工的2.8倍,北京处级干部退休金普遍超6000元,而企业退休人员多在2000-3000元区间。

差距背后是制度设计的差异。2014年前,公务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由财政直接发放高额退休金;企业职工则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普遍偏低。

尽管2014年改革实现制度"并轨",但公务员的视同缴费年限长,且享有职业年金补充,实际待遇仍高于普通职工。例如,某工龄35年的国企技术员,月均缴费工资8000元,退休金仅3120元;而同城工龄30年的正科级公务员,退休金可达5880元。

2025年人社部新规提出"提低控高"策略,月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退休人员涨幅达7.5%,而5000元以上群体仅2.8%。政策明确向中低收入者倾斜,例如工龄40年、月养老金2500元的企业工人,调整后月增200元,增幅8.0%;而月养老金7500元的干部仅增2.9%。但历史形成的基数差距短期内难以消除,公务员缴费基数常按社平工资300%缴纳,而民营企业90%按最低基数缴费。

改革持续推进,2025年起全国推行养老金统筹,严查企业社保缴费"隐形打折",并鼓励扩大企业年金覆盖。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6万亿元,具备持续调整能力。专家建议,普通职工可通过补充商业保险、提高缴费基数等方式改善养老待遇,但制度公平仍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