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邵昀】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16日报道,尽管日本最初希望尽快完成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但迫于国内政治压力,日本政府开始转向更强硬的立场。在预计于本月下旬举行的第三轮谈判中,日本政府料将争取更有利于日方的协议条款,包括全面取消汽车进口关税,而非寻求尽快敲定协议。
"虽然日本之前非常希望成为第一个与华盛顿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的国家,但现在这种紧迫感已经转变,重点成为确保日本获得一个好的协议。"报道援引一名据称"直接了解谈判情况"的日本官员说。
第二名了解谈判情况的日本官员说,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是日本最重要的对美出口产品,"这意味着此次美日谈判必须解决汽车关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那么我认为我们就无法达成任何共识"。
据《日本经济新闻》15日报道,日美两国最早将于下周展开工作磋商。报道说,具体时间预计将在美方谈判代表、财政部长贝森特22日结束在加拿大的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回国以后,日方谈判代表、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将在双方敲定日程后赴美。
5月15日,赤泽亮正在首相官邸参加对美谈判和支援国内产业的工作小组会议后接受媒体采访 日媒
但日本官员认为,目前看来,日美在7月底举行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之前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金融时报》指出,在去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日本首相石破茂领导的自民、公明两党执政联盟15年来首次失去多数席位;如再与美国达成损害国内产业的协议,恐进一步加深石破茂的执政危机。
据悉,日方的谈判基本立场是要求美方全面取消所有新增关税,包括对进口汽车、钢铝产品征收的25%关税,以及对其他日本商品征收的24%所谓"对等关税"(其中10%为美方4月新设定的基准税率,未获暂停实施)。
为此,日方在谈判中能提出的最有力的筹码,将是扩大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扩大美国汽车的市场准入和投资美国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LNG)管道项目。但石破茂12日在众议院重申,不能接受在不包含汽车领域的情况下与美方达成协议,也不会为了汽车产业而牺牲农业、以扩大进口美国大米作为谈判筹码。
"日本的立场已变得强硬。石破茂正为他和他的政党的政治生命而战,无法轻易放弃。"中信里昂证券的日本策略师尼古拉斯·史密斯(Nicholas Smith)说。他指出,汽车出口占据去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81%。
彭博社15日统计,日本主要车企预计会因美方关税政策损失超过190亿美元。其中,销量居全球之首的丰田汽车将首当其冲。丰田上周说,受关税影响,仅4月、5月的营收就将减少1800亿日元(12亿美元)。据彭博情报估算,整个财年丰田的损失可能高达107亿美元。也有预测预计丰田全年损失在54亿至68亿美元之间。
史密斯直言:"如果石破首相无法在汽车关税上争取到减免,他相当于站上了一条朝着旋转刀片靠近的传送带。"值得一提的是,关税冲击还没显现,日本内阁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时隔一年首次呈现环比负增长。
当前,尚不清楚日本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国白宫的决策。《金融时报》分析,日本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护,但在货品贸易上又保持着对美贸易顺差,这都让美国总统特朗普感到不满。特朗普此前还曾指责日本故意压低日元汇率,使其出口获得贸易优势,报道认为,这使得谈判更加复杂。
"日本面临的问题是,原则上,它不希望达成一项看起来仓促制定的协议。但与此同时,它又不能指望美国有耐心去达成一份精细的协议。"前述"直接了解谈判情况"的日本官员说。
当地时间2025年2月7日,特朗普与石破茂会面 视觉中国
日本共同社本月初披露,在围绕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的第二轮日美谈判中,美方不仅拒绝取消对汽车、钢铝制品加征的25%关税,还明确统一征收的10%基准税率不会成为谈判内容,仅限就下调14%的"对等关税"进行谈判,"对日本不予特殊照顾的态度十分明确"。
据日本《每日新闻》14日报道,为换取特朗普政府在汽车关税立场上的软化,日本政府正在讨论一个"旧策":把日本车企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再进口回日本。此外,还有报道称,日本方面曾提出的一个早期方案是,将日本企业在美投资额度与美方关税减免的百分点相挂钩。
但在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纳吉(Stephen Nagy)看来,日方上述策略都是基于一种判断,即美国会更看重与日本的安全伙伴关系,而不是关税,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我认为,日本最终会认识到特朗普坚持保留基本关税框架的立场。不管日本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法摆脱这个现实。"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美日有希望达成所谓的"双赢"协议。美国《外交政策》网站12日一篇文章称,最终的协议可能会在宣传上突出日方的象征性让步,但又在正文细节中悄悄确保协议对日本经济或其出口商的影响不大。
文章还提到,日本手中仍握有一张谈判"王牌",那就是该国持有的1.12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日前先是表示"不排除考虑"蓄意抛售美债,后又改口称"不认为出售美债是日美谈判的手段"。文章认为,这可能是在采取"模糊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