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齐倩】"阿富汗问题上,中美正在联合国争夺主导权。"2月15日,香港《南华早报》刊文称,自去年秋季以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阿富汗问题上就僵持不下:中国"一反常态",希望在相关决议发挥主导作用;而美国对此持反对立场,担忧自身影响力削弱。

有分析人士担忧,这场在联合国就阿富汗政策和援助的控制权展开的"鲜为人知"的外交争端,未来将演变成为中美间"重大争吵",并进一步加剧两国间紧张局势。

文章中,《南华早报》援引了在线政策和权利论坛"公正安全"(Just Security)14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该论坛总部位于美国,隶属于纽约大学法学院。

这份报告称,关于谁应该起草安理会阿富汗问题决议的"不为人知的"外交争端,正在演变成中美间重大争吵。这场争论自2024年底以来一直在酝酿,但在特朗普就任后的最近几周开始愈演愈烈。

理查德·高恩发表报告,分析中美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外交博弈 推文截图

报告作者、国际危机组织联合国主任理查德·高恩在报告中称,争论的焦点是哪个国家应该担任阿富汗问题的"起草人"。中美同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中方很少在决议上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国称之为"牵头"。去年安理会审议的24个针对特定国家的议题中,美国和英国各牵头了6个,法国牵头了7个。

"研究中国在联合国行为的专家们一直想知道,北京何时会试图起草一项决议。"高恩写道,"答案在去年秋天揭晓。"他提到,去年秋天,中国一改往常的外交方式,释放出希望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的"罕见"信号,表示希望担任阿富汗问题执委会主席。

报告指出,中国有多个理由这么做。"中国对阿富汗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是因为这个中亚国家是中国的邻国,阿富汗的资源潜力也十分丰富,拥有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金、锂、稀土元素等。"但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美国都对此持反对立场。

"最近几天,这一争端达到顶点。"报告称,在过去两周,中国和巴基斯坦分发了一份决议草案,将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的任务期限延长一年。美国和韩国则以各自的替代决议作为回应。本周早些时候,安理会试图在闭门会议上找到妥协方案,但由于双方均拒绝让步而陷入僵局。

高恩认为,这场"平静争端"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联合国如何与塔利班接触,还关系到中国如何定位自己作为安理会领导大国的地位"。同时,这可能预示着中美在多边安全问题上的紧张局势将进一步加剧。

安理会就阿富汗问题举行会议 联合国网站资料图

《南华早报》提到,美国于2021年撤出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权,这场战争耗费了华盛顿大约2.3万亿美元。因人权问题,大多数西方国家拒绝与塔利班政府接触。2023年底,中国是首批接待塔利班政府代表的国家之一,也是访问阿富汗的少数游客的主要来源国。

联合国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罗扎·奥通巴耶娃去年12月曾表示,在阿富汗问题上,"孤立不是解决办法,我们必须继续接触,为阿富汗人民的利益建立信任"。美国智库史密森尼学会全球研究员戈登·菲勒则分析说,面对当前国际局势,塔利班政府将在外交问题上采取"非常务实"的态度。

国际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高级分析师杰里米·陈(Jeremy Chan)表示:"中国显然在阿富汗拥有战略利益,从反恐到矿产开采,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时,中方也希望在帮助塔利班摆脱国际冷遇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杰里米·陈补充道:"中美竞争蔓延到联合国,这并不奇怪。一方面,中国力争在联合国多边论坛上发挥更大作用,而美国方面则不愿将影响力拱手让给中国。"

我外交部发言人曾明确指出,美国是阿富汗问题的始作俑者,应深刻汲取教训。美国军事干预的结束应是真正承担责任的开始。美国比任何国家都更有义务向阿富汗人民提供经济、民生和人道主义援助,在尊重阿富汗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帮助阿富汗实现维稳防乱,遏制恐怖主义威胁,走向良性发展。

去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联大期间出席第三次中俄巴伊四国外长阿富汗问题非正式会议。四方认为,一个稳定繁荣的阿富汗对邻国和地区安全至关重要。一致同意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推动阿富汗政府包容施政、保护人权,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稳定国内局势,早日实现重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