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印巴双方宣布正式停火!对于这次印巴冲突,中方对巴基斯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就是作为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巴基斯坦和印度实现停火符合双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对于印度来说,这一次输惨了,明明吃了大败仗,可莫迪坚持"丧事喜办",已经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为期10天的爱国主义活动,以庆祝印度在"朱砂行动"中取得的"辉煌胜利"。是不是不可思议?这就是当前的印度。

就在大家看这场"闹剧"时,印度突然开始指责中国。5月14日,印度外交部表示反对中国重申对"阿鲁纳恰尔邦"(藏南)的主权要求,特别指出强烈反对中国试图重新命名该邦境内的地点。

在印度外交部的官方声明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注意到,中国一直试图妄图在印度阿鲁纳恰尔邦(藏南)地区命名,这种做法荒谬至极。我们秉持原则立场,坚决反对此类行为。"

笔者注意到,就在印巴宣布停火第二天,也就是5月11日,民政部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布第580号公告,正式公布第五批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共有27个。

这里插一句,中国民政部自2017年起分四批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截至2024年累计公布62个标准化地名,加上2025年5月第五批的27个,目前一共公布了89 个。这看似一个很小的举动,其实有重大意义,它涉及到国家主权宣示、法律体系完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国际舆论塑造等。

这里必须再次声明,藏南地区历来都是中国领土,其主权归属中国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政府从不承认并坚决反对印度非法设立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藏南大部分地区仍然被印度非法侵占。

据资料,藏南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涵盖了山南市、林芝市的部分区域,包括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朗县、米林两县部分国土,总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一个浙江省或一个江苏省。

因为海拔从150米到5000米的巨大落差,使得这里成为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的地方,也是管窥全球气候变化的要地,加上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显著,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有着"西藏江南"之称。

1913 年10月13日,英国政府操纵召开 "西姆拉会议",会议在印度城市西姆拉举行。会议期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私自划定了一条非法的边界线,即 "麦克马洪线"。

当时英方首席代表是英属印度政府外交秘书麦克马洪,副代表是英国驻华公使罗斯;中方首席代表是袁世凯任命的西藏宣抚使陈贻范,副代表是西藏副宣抚使王海平;西西藏地方噶厦首席代表是伦钦夏扎和6名助手。

事实上,英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同西藏代表勾结在一起,这场会议断断续续持续到1914年7月,其中一条就是将藏南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英属印度政府。

目前印度非法侵占中国藏南地区领土的主要"依据"是这条所谓"麦克马洪线",但中国从来没有承认,当初就拒绝在条约上签字。1947年8月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时的遗产,而且没有停止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的步伐。

1959年,周总理给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信中就明确写道,"中国过去的历届政府对于中印东段边境的所谓麦克马洪线是从未承认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同样没有承认它。"

然而,印度政府持续在藏南地区推进军事占领和行政管理,还设置所谓的"东北边境特区"。1987年,印度政府更进一步,将"东北边境特区"升格为"阿鲁纳恰尔邦",并不断在这里修建军事设施,妄图使将非法占领合法化。

举个例子,2024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来到藏南,参加色拉隧道的通车典礼,这条隧道全长2500多米,它连接了中印边境的达旺和邦迪拉,建成后意味着印军朝藏南运输物资以及向中印边境部署军事设施能力将大幅提高,也强化印军备战水平。

对于印度政府的侵犯藏南行径,中方多次表示从不承认并坚决反对印方非法设立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藏南进行标准化地名意义重大,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国外地图对藏南地区的地名要么标注混乱,要么直接沿用印度公布的非法命名,甚至英国殖民时期的名字。

如今中国民政部正式公布第五批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本身就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跟印度没有任何关系。面对印度外交部的反对声,在5月14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严正声明:中国政府对藏南地区部分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这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中国用"这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这13个字霸气回应,就是再次明确告诉印度,反对无效,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中国政府通过持续正式公布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能让世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藏南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