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结束访美后,叙外长火速敲定访华,请求中国帮助,安理会罕见一幕上演,中方有个强硬要求

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16日,叙利亚国家通讯社的一条消息引发国际舆论关注--临时过渡政府外交部门负责人希巴尼已开启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这位行使着外长职权的叙利亚官员,带着刚结束访美的领导人朱拉尼的期待,在北京安排了多场密集会晤,目标直白得不加掩饰:为叙利亚百废待兴的重建寻求中国支持。

这一幕的发生并不意外。一周前,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沙拉(化名朱拉尼)刚在华盛顿完成了一场"身份逆转"的外交秀。曾被美国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的"恐怖分子",摇身一变成了特朗普的座上宾,不仅获邀与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库珀上将、驻叙联军司令兰伯特准将同场竞技篮球,更拿到了美国解除制裁的"大礼包"。美国甚至主动牵头,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799号决议,将朱拉尼及叙内政部长从恐怖组织制裁名单中移除,15个理事国里14票赞成,唯独中国投下弃权票,这一罕见分歧让外界读懂了中方的特殊立场。

朱拉尼的外交旋风早有铺垫。此前他接连访问俄罗斯、沙特,在莫斯科向普京承诺"继续履行叙俄所有协议",默许俄军保留在叙军事港口和机场的使用权,换来了普京对两国"特殊关系"的盛赞;在华盛顿又松口允许美军驻叙、合作开采石油,对以色列接触话题留足余地。这位从战场走出的领导人很清楚,叙利亚的重建缺不了钱,更缺国际社会的承认,而中国正是他外交棋盘上最关键的一块拼图。希巴尼访华前就公开表态"叙利亚现阶段的重建需要中国的帮助",这句话既是请求,也是对中国基建实力和投资能力的认可。

但中国的态度从来不是"来者不拒"。安理会投票时的弃权票,早已埋下伏笔。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的表态说得明明白白:"打击恐怖主义是叙利亚开展国家重建的基础"。这话绝非外交辞令,而是直指核心关切--叙利亚境内至今活跃着"东伊运"等恐怖组织,这些势力曾在中国境内制造事端,手上沾着无辜平民的鲜血。中国若要参与重建,投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人员安全的风险,让恐怖分子在叙利亚有容身之地,显然触碰了中方的红线。

对比美国的"双重标准",中方的立场更显一贯和务实。美国当年给朱拉尼扣上"恐怖分子"帽子时义正辞严,如今为了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减轻以色列压力,转头就将制裁一笔勾销,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操作,连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批评其"与恐怖分子同流合污"。中国不会为了地缘政治私利改变原则,也不会因短期利益忽视安全底线。希巴尼带来的请求很明确,中方的要求同样不含糊:想要获得重建支持,先在反恐问题上拿出真动作,清除境内恐怖势力,保障中国项目和人员的安全,这是合作的前提,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国际社会都在盯着这场外交互动的结果。朱拉尼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靠的是出让部分利益;面对中国,他需要展现的则是反恐的诚意和能力。叙利亚的重建不是一笔简单的生意,而是关乎地区和平稳定的系统工程。中国愿意帮,但绝不会盲目帮。希巴尼的访华或许能为朱拉尼后续访华铺路,但真正的合作大门,只会在叙方满足中方核心关切后才彻底敞开。

安理会的弃权票已经传递了清晰信号:中国尊重叙利亚人民的选择,但更看重国际社会共同的安全利益。朱拉尼若想让叙利亚真正走出战乱,光靠和美军司令打篮球、向普京表忠心远远不够。能不能在反恐问题上给中国一个踏实的交代,将是决定中叙合作前景的关键。毕竟,再多的投资也换不来安全的环境,这道理,朱拉尼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