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消息,韩国大选于当地时间18日晚举行首场电视辩论。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在辩论中认为实用主义是其外交政策的关键,他表示,韩国不应该全盘押注在和美国的同盟关系上,处理好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也很重要。同时他还主张在与美国关税谈判时要将韩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他认为,"首尔没有必要急于与华盛顿达成贸易协议。"由于受美国关税影响以及韩国国内政局动荡,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出口和消费停滞,GDP出现萎缩。

5月19日,即韩国大选首场电视辩论结束第二天,民调机构Realmeter发布了总统候选人支持率的最新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仍然以超过50%的支持率遥遥领先,但支持率较上次下滑了1.9个百分点,与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的差距也缩小到了14.6%。有分析称,随着投票日期临近,韩国大选不确定因素已经不多了,李在明获胜的概率也在进一步增加。不过,政治社会稳定性不足、政治极化和分裂对立严重等问题,还是有可能对选情产生一定影响。

李在明(资料图)

经济上,中国已经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份额占韩国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

安全上,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离不开中国,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决定了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斡旋作用不可替代。2016年因美国"萨德反导系统"入韩,中韩关系降至冰点,中国采取的措施之一,就导致韩国旅游销售额减少7.45万亿韩元,同时韩国人引以为傲的"韩流"文化,至今仍在中国难寻踪迹。沦为大国博弈牺牲品的韩国,在中美之间求生存,小心翼翼,都不得罪才是上策。

李在明若当选,可能在对华政策上做出调整,包括重新评估萨德系统部署、推动朝韩对话等。这些举措有望缓解中韩之间的紧张局势,并为半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契机。不过,其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还需观察,且可能受到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中国对李在明的表态持开放态度,欢迎韩国新政府从共同利益出发,推动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方明确表示,无论谁上台,都不能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希望韩方坚持正确的对华认知,妥善处理分歧。

李在明(资料图)

此前李在明在公开场合谈及台湾问题时表示,无论台湾海峡发生什么,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均与韩国无关。韩国不应介入台海问题,只需把自己发展好,对大陆和台湾地区都说声"谢谢"就够了。这番表态没有任何问题,对大陆和台湾地区都说声"谢谢",也不过是李在明的一种比喻罢了,毕竟韩国企业与大陆和岛内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然而就是这样一番表态,却被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抓住不放,以此在电视辩论中猛批李在明是"亲华派"。

李在明(资料图)

此外,李在明深知,韩国出口产业哪根毛细血管离得开中国市场?贸然陪美国玩地缘对抗,只能自断财路。文在寅当年给中韩挺过萨德危机留下"三不一限",结果被右翼骂了个遍,但他任期的经济和外交成绩单反倒很漂亮。李在明明显认同这种"稳健渐进"的平衡策略,既不用对中国唱高调,也不用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美国篮子里,这种方式,说穿了,就是小国求生的路数。如果有人非纠结"亲华""亲美"的帽子,这其实没什么意义。

韩国政坛的复杂博弈,也给李在明出了一道难题,从尹锡悦宣布戒严令到被弹劾,韩国政治在过去几个月里像坐过山车,执政党与在野党、宪法法院与行政系统、大法院与地方法院,各个势力都在角力。李在明本人的政治命运,也是这场博弈的缩影,从热门候选人到被起诉,再到二审无罪、三审发回重审,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现在,共同民主党内部空前团结,但国民力量党不会轻易认输,他们可能继续通过司法、舆论甚至街头抗议,试图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