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前举行了一场盛大而庄严的阅兵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场被称为"九三阅兵"的盛典,以其雄壮的阵容、先进的装备和昂扬的士气,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观点认为,正如台湾地区学者蔡正元先生所提及的,此次阅兵的一个重要层面,正是向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清晰传达一个信息:中国有坚定的意志和足够的能力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畏惧任何外部的压力或挑战。这种解读,为我们理解阅兵的意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首先,阅兵是展示国家实力与国防现代化的窗口。在九三阅兵中,众多新型主战坦克、导弹、战斗机等国产先进装备首次公开展示,例如东风-21D、东风-5B等系列导弹。这些"大国重器"的亮相,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种展示并非意在炫耀武力,而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向世界透明地展示其捍卫和平的能力。正如一个人的强大可以威慑潜在的冲突一样,一个拥有强大国防力量的国家,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外部势力的误判和冒险行为,从而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因此,向美国乃至世界展示这种"不怕"的底气,其深层含义是表明中国有力量阻止任何强加于自身的不公正待遇,并确保自身的发展道路不被打断。
其次,阅兵是凝聚民族精神与历史共识的仪式。九三阅兵选择在抗战胜利日举行,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它缅怀了在那场正义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即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这种精神的当代延续,就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通过阅兵,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被具象化地呈现出来。它告诉世界,尤其是那些可能试图通过施压或围堵来阻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人民经历过苦难,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但也绝不会拿核心利益作交换。这种基于历史积淀的民族自信和凝聚力,是"不怕"任何外部挑战的力量源泉。
再者,阅兵是表达和平发展理念与大国责任的平台。必须强调的是,中国多次重申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展示力量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自卫;不是为了威胁,而是为了和平。九三阅兵中,中国也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这本身就体现了开放与合作的姿态。向美国传递"我不怕"的信息,其另一面也是表达"我愿意平等合作"的善意。这是一种成熟大国的心态:既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国希望与美国等世界各国建立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种"不怕"是基于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立场,而非寻求对抗。它是在明确底线,提醒任何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必须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综上所述,九三阅兵的意义是多维度的。它既是一次国防力量的检阅,也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面向世界的政策宣示。将其理解为"告诉美国我不怕",确实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坚定意志和战略自信这一重要层面。这种"不怕"并非好战的号角,而是基于实力、历史和正义的从容与笃定。它向世界表明,已经站立起来的中华民族,有决心也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任何风雨面前都将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同时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才是九三阅兵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