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南阳小麦收购情况:宛城区粮点小麦收购报价,水分13%以下1.17-1.18元/斤。高温天气粮源存储难度增加,农户就近踊跃卖粮,粮点压价收购,贸易商和粮站也在积极卖粮,看空氛围增加。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宛城区宛东库点,是现在宛城区唯一执行国家托市收购点,水分12.5以下,一级收购价1.23元/斤,二级收购价1.21元/斤,三级收购价1.19元/斤。
目前小麦整体供大于求,没有外地客商来采购,启动托市收购库点收购量远远小于当地小麦生产量。
跌势背后的三重压力
1. 饲料替代路径断裂
此前小麦市场的重要支撑点--饲料替代玉米的逻辑遭遇崩塌。受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小麦在饲料领域的竞争力大幅削弱。原本玉米价格上涨本应推动小麦替代量增加,但当前玉米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饲料企业采购小麦意愿降低。
"玉米持续高涨本应为小麦提供涨价转机,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一关键支撑点的消失,使小麦市场雪上加霜。
2. 面粉消费持续低迷
7月高温天气严重抑制了面粉消费:
• 北方地区居民饮食结构转向粥品、水果等清淡食物,"热得吃不下"现象普遍
• 学校暑假导致食堂集中采购需求中断
• 面粉经销商采取"快进快出"策略,拒绝囤货以防受潮变质
制粉企业因此大幅降低开工率,对小麦原料的采购需求同步减弱。
3. 供应端结构性矛盾
当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优质小麦供应紧张,而芽麦、萌动小麦却大量积压。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
• 粮库、面粉厂对优质小麦竞价推高局部价格
• 大量低质小麦涌入饲料渠道,拉低整体市场均价
持粮主体的两难困境
面对价格波动,市场参与者陷入集体焦虑:
• 种植户:"卖了亏本,不卖心慌",尤其当价格跌破1.17元/斤时,前期收割成本已难覆盖
• 贸易商:多数选择缩手观望,库存积压导致资金压力增大
• 制粉企业:维持低库存策略,仅按需采购,通过频繁调价测试市场底线
"现阶段山东深加工企业库存仅能维持7-14天,而华北、东北企业库存普遍可达30天左右。"一位粮食流通领域专家分析道。这种区域差异导致山东地区价格波动尤为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