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大而美"法案颁布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多次质疑法案的合理性,甚至表示要建立新的政党。

而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回击,称马斯克能发财全靠政府的补贴。

两人曾被视为最亲密的盟友,现在却处于严重对立面。

而他们争吵的实质,其实是美国政治权力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意识形态对立的问题。

两人都发现了美国正在走下坡路的趋势,然而,在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

特朗普走的是"回头路",是老旧的治国理念。

"大而美"法案,不仅会让超过800万的美国人民失去医疗保险;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同时还会削弱清洁能源产业的主导权。

然而,特朗普可以通过此法案获取核心选民,即富商们的支持;同时将债务上限延长,减少美国短期的经济压力,用时间去填补;并换取执政空间,增强边境治理。

最关键的是特朗普可以通过这项法案实现自己的竞选承诺。

从治国角度看,特朗普是想以传统"实业救国"的方法去治国的,其根本目标是让已经出走的企业重新将重心挪回美国,促进美国内部经济循环,来使"美国再次伟大"。

但该法案有极大可能恶化美国财政预算赤字状况。

就如马斯克所言,会"让美国走上被债务奴役的快车道",给美国带来"战略性伤害"。

并且就社会、群众层面,这项法案肯定是不利好于美国人民的。

就治国的理念上来说,"大而美"法案舍弃了太多不应该舍弃的东西。

权力的基础在于人民,这很可能是会颠覆美国的法案。

而马斯克认为正确的道路是,国家内部发展科技与新兴生产力,外部推动实业出国,去实现产业全球化,而不是让产业回归国内。

马斯克的"新时代方法"与特朗普的"传统方法"相比,前者肯定是更具科学性,更合理的。

当然,马斯克只是富商,并没有实质的话语权,更无法参与治国,其想建立"美国党"的话语,从美国政策上来讲,只可能是玩笑话。

但利益角度看,马斯克的核心利益严重受到了法案的影响,这也是他们两人之间的关键冲突。

商业方面,法案撤销了电动汽车税收的抵免,直接冲击了马斯克名下特斯拉新能源企业的毛利率。

据专家分析,特斯拉需要提高20%的售价去维持利润,销量可能会暴跌40%。马斯克更是表示,"这是给夕阳产业施舍,却损害未来产业。"

同时,特朗普更是放言审查SpaceX与NASA的225亿美元合同。

这些都损害了马斯克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新政策对马斯克没有丝毫利处。

利益上、观念上的分歧,引起了二人的"骂战",而造成分歧的,是美国的现状。

"大而美"法案的施行,就是为了解决美国面临多重困境的现状。

第一重困境,经济。美国的经济状况已经构成了完善的恶循环,财政总是赤字,债务越来越多。

有理由认为,美国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已经无法互相适应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美国来说迫在眉睫。

第二重困境,社会。美国社会阶级对立严重,民生福利政策消减过多。人民永远是权力的基础,美国阶级对立本就严重,特朗普竟然还想再扩大,劫贫济富,肯定无法长久。

第三重困境,政治。美国内部分裂严重,权力机制已经瓦解,无法启到互相制衡的作用。可以说,美国政治或许已经沦为了几个人的斗争舞台。而最高领导人特朗普,其治理国家能力或许可以用"灾难"去形容。

第四重困境,霸权主义。美国霸权主义已经走下坡路,且"对等关税"方案会引起美元加速贬值,单边主义随时可能引起反噬。

而特朗普一贯强势的作风,正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也是难以改变的。

美国面临的困境急需解决,特朗普妄图推行法案重新分配利益,延缓债务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危害,并重塑价值导向。

法案必然会推动社会各阶级进一步对立、贫富差异过大、弱势人群利益的再削弱、福利机制进一步缺失、美国党派让青年人"自食其力"的口吻,甚至透露出一种"弱肉强食"的法则意味,这必将导致美国进一步混乱与动荡。

在这个历史性机遇下,我们需要塑造更有力的话语权,推进开放、宽容、和平的普世价值观,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力度。

不骄不躁、保持战略定力,向世界展示出,多极化趋势下所能够构建的更好的未来,与霸权主义大势已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