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菲律宾联手"下战书",不许对台动武,真当中国好欺负?

据澎湃新闻报道,立陶宛国防部长萨卡利埃内与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在马尼拉举行联合发布会,宣布两国签署了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还屡屡炒作所谓的"地区安全问题"并"碰瓷"中国。综合欧洲新闻网和路透社报道,两国此次签署的备忘录涉及加强网络安全、海上安全及弹药生产等防务合作,旨在应对中俄等在各自地区日益加剧的"威胁行为"。萨卡利埃内大肆渲染称,立陶宛对中俄朝伊构成的"轴心"感到担忧。这位立陶宛防长还对台海局势以及中方在南海的行动说三道四,妄言立菲两国"面对的是几乎完全相同的威胁。

萨卡利埃内的言辞尤为激烈,她声称立陶宛担心中俄朝伊形成一个"轴心",并呼吁"民主国家"团结一致进行回应,甚至牵强附会地将立陶宛与菲律宾的处境相类比,声称两国面临"相同威胁"与"相同手段",并直接对中国台海问题指手画脚。这种论调显然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意味着中立关系破裂的事实,中国此前已明确要求立方停止损害中国主权,并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菲方也积极呼应,特奥多罗表明向立陶宛学习的意愿。

萨卡利埃内与特奥多罗(资料图)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立陶宛军事力量规模较小,且高度依赖北约的集体防御体系。总兵力约1.4万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预备役约2万人,并且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陆军,包括数十辆狼式轮式步战车,三百多台火炮和装甲车。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北约国家之一,立陶宛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能给菲律宾的,欧洲媒体报道说,两国军事合作主要是网络安全、海上安全和弹药生产,以及更多的可能是在意识形态和外交上的合作。

前几年,中立关系迅速降温,双方外交互动基本中断。之后的两年里,立陶宛的对华立场表现得非常不友好。不仅坚持维持"台湾代表处"的名称,还多次在欧盟内部呼吁对华采取更强硬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立陶宛经济受到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在对华贸易方面损失明显。国内企业开始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不满声音。

马科斯(资料图)

立陶宛和菲律宾对中国的控诉完全是无中生有,中国从未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只不过是为了捍卫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罢了。而且与其说立陶宛与菲律宾有同一个"敌对邻居",不如说这俩国都有同一个主人--美国。不管是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方红线,还是菲律宾隔三差五地在南海对中国发起侵权挑衅行动,本质上都是在执行美国的命令。不过这两国实在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低估了中国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 。

就在立菲两国防长会面后,我国的一份"制裁令"就发往了菲律宾。我外交部7月1号宣布,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之所以会单独把他拎出来,是因为托伦蒂诺在涉华问题上采取的一系列恶意言行,严重损害了我国利益,破坏了中菲关系。例如,去年11月初,马科斯签署的所谓"群岛海道法"和"海洋区域法"。其中《海洋区域法》会在菲参议院通过,托伦蒂诺就是关键推动者之一。

马科斯(资料图)

其实,这一连串操作也凸显出长期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一时的炒作固然能博得镜头关注,却难以取得根本的战略回旋余地。立陶宛与菲律宾暂时的"抱团取暖",并不能真正提升其各自的地缘策略空间。对于美国及西方,更倾向以代理人方式管控局势,真正的实际保护实则非常有限。对于相关国家而言,如果一边希冀分享中国市场的发展红利,一边却想通过"碰瓷外交"积累筹码,现实很快便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