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美国和乌克兰在瑞士日内瓦关起门来谈了一场。谈完之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28点和平计划"被删删减减,变成了19点版本。泽连斯基马上表态说"原则同意",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协议"非常接近达成"。这消息一出,不少人开始猜测:难道乌克兰真的通过谈判守住了尊严,避免了割地求和的困境?
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事儿要是真这么简单,俄罗斯那边早就跳脚了。可现在克里姆林宫那边不急不躁,反而是假装没看见,摆出一副"你们慢慢改,我不着急"的架势。
从28点砍到19点,乌克兰和欧洲盟友确实下了功夫。那些最扎眼的条款,比如限制乌克兰未来军队规模、对俄军战犯实施大赦、明确割让顿巴斯领土,统统被划掉了。英法德三国还专门搞了个"欧洲版方案",把原版里那些明摆着偏向俄罗斯的表述全部删除或改写。表面上看,这确实比原来的28点要好看多了,至少不用在白纸黑字直接割让两个州。
但问题是,你把纸面上的字删了,战场上的现实就能跟着改变吗?答案显然不是。

截至上周,俄军已经把顿涅茨克州的重镇波克罗夫斯克围了个三面不透风,并且攻进了部分城区。这座城市要是丢了,整个东部战线的防御体系基本就散架了。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自己都说了,现在前线的形势是开战以来最艰难的时刻--这话从一个前线指挥官嘴里说出来,分量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人的问题。根据乌克兰议员透露的数字,前线真正能打仗的士兵只有30万左右。虽然每个月都在征兵,但实际到岗的人数远远跟不上消耗。反观俄罗斯那边,光是10月份就往乌克兰投了5300多枚制导航空炸弹,这数字创了今年新高。一边是兵力捉襟见肘,一边是火力越来越猛,这账怎么算怎么不对。
在这种实力对比下,那份删改后的19点方案到底有多大用处?说白了,就是在舆论上给自己找个台阶下,避免公开认输。但谈判桌上(其实双方还没正面谈)的文字游戏改变不了一个铁打的事实:俄军实际占着的地盘,不会因为你在方案里删掉"割让"两个字就自动还回来。

▲我把援助断了,看你怎么打
特朗普的28点计划虽然难听,但至少承认了战场现实:乌克兰相当一部分领土已经在俄罗斯手里,乌军短期内根本打不回去,甚至要继续丢掉更多。现在把这些内容从方案中抹掉,不过是把最难啃的骨头留到后面再说,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的反应。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上周表态说,俄罗斯"没有收到更新版的19点和平计划",但又补了一句,美方之前的旧版本"符合阿拉斯加会晤精神",可以当谈判基础。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拧巴?

▲阿拉斯加峰会之后,两人基本达成共识
其实一点也不拧巴。莫斯科现在打的就是太极--新方案你们随便改,不满意我就按原版的来谈。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说得更直白:"在乌克兰问题的关键问题上不会做出任何让步。"什么是关键问题?领土实际控制权、乌克兰的军事中立化、北约不东扩--这些才是俄罗斯真正在意的。虽然19点方案里把这些敏感内容都模糊处理了,但最终还是要在谈判桌上掰扯清楚的。
俄罗斯为什么不着急?因为他们手里有牌。战场上占优势,冬天能源又要卡欧洲的脖子,时间拖得越久,对莫斯科越有利。反倒是乌克兰和欧洲着急--前线撑不住了,国内民意也在变化,美国新政府又不知道能靠多久。在这种情况下,删几条让人不舒服的条款,更像是给自己和盟友看的安慰剂,而不是能真正改变局势的良药。

说到底,乌克兰现在的处境就是个死结:继续打吧,兵力不够、弹药吃紧、前线节节败退,看不到翻盘的希望;坐下来谈吧,战场上的劣势必然会反映到谈判桌上,最后很可能还是要接受某种形式的领土损失。19点方案看似给了乌克兰一个体面的台阶,实际上只是把这个残酷的选择往后拖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