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总理贝鲁递交辞呈不到半天,马克龙就火速认命了下一任接班人--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
出乎外界预料的,除了任命速度之快,还在于人选的选择上:不是中左翼,不是联盟党,而是实打实的自己人,一个纯粹的"马克龙主义者"。
此番任命,马克龙是任性豪赌还是无奈之举?在总理走马灯式轮换的法国政坛,勒科尔尼又将面临怎样的左右夹击?观察者网再度连线旅法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带来他的解读。
勒科尔尼(左)自2022年5月起出任法国国防部长,被法国媒体视为马克龙的忠实追随者。法新社
观察者网:马克龙火速任命现任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接替贝鲁,担任政府总理一职。能不能先向我们介绍下勒科尔尼,他的政治立场、职业生涯以及和马克龙的关系?
宋鲁郑:我曾经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一场研讨会上见过勒科尔尼,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比较强硬的人。
勒科尔尼今年只有39岁,曾经担任过参议员,自2017年以来在政府中屡屡担任要职。在被任命为总理之前,他担任的是国防部长,这是乌克兰战争时期重要的职位。
勒科尔尼从政时间长达近二十年,是法国政坛名副其实的"早熟型人才"。2005年,年仅19岁的他就成为最年轻的议会助理。2008年成为最年轻的部长顾问。2015年当选为厄尔省议会主席,是全国最年轻的省议会主席之一。2017年他进入当时的总理爱德华·菲利普的政府。如今他是马克龙两届任期中唯一一位幸存的部长,也是马克龙最信任的人之一。
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勒科尔尼在一年内推动了一项新的国防预算法,不仅提高了军费,还协调了军队高层、情报系统、武器制造商和国防采购局。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勒科尔尼没有账号,也极少在媒体上谈论家庭生活。他曾经说过自己喜欢安静,喜欢和他的狗、书籍和花园在一起。
观察者网:之前外界普遍预计,马克龙会选择一位中左翼人士,但他并没有这么做,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宋鲁郑:马克龙没有任命中左翼政治人物,而是任命了一位纯粹的"马克龙主义者",确实有点儿出乎意料。我觉得原因应该有三个:
第一,为了避免党内分裂。因为法国内政部长布鲁诺早就声明,他绝不接受左翼人士担任总理,否则就将退出政府。所以,为了避免党内分裂,马克龙就没有选择中左翼人士。
第二,从政治运作的规则来讲,任何一个政治人物都愿意任命自己了解的、信任的,也就是自己的亲信作为搭档,马克龙也不例外。在解散国会以后,马克龙任命的前两位总理巴尼耶也好,贝鲁也好,都是他的盟友,但并不是他阵营里的人。这次应该算是2027年大选之前最后一次任命总理了,所以马克龙也任性了一把,直接任命了自己的亲信。
第三,马克龙自己也是在赌,他认为反对党刚刚推翻一个政府,不会在国家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再次推翻另一个政府,因此他觉得自己有胜算。
观察者网:对这次任命,左翼和极右翼都表示不满和反对,勒科尔尼与极右翼的互动也将成为观察法国政治风向的重要窗口。接下来,勒科尔尼将面临哪些政治阻挠?如何在高度分裂的议会中构建执政联盟,并通过关键的财政预算案?
宋鲁郑:目前,勒科尔尼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必须通过国会的不信任投票。因为极左和极右都已经明确表示,将对新政府提出不信任案。极右翼提出不信任投票的原因,是希望马克龙解散国会。由于他们在当前民调中领先,如果国会解散,他们有望获得国会多数席位,进而推举自己的总理,这是他们的策略。
而左翼方面,主要对勒科尔尼过于右倾的立场表示不满。因为一直有传言称,勒科尔尼与极右政党国民联盟的领导人勒庞私下会餐,暗示两人立场接近、关系密切,这也是左翼对他持反对态度的原因。
勒科尔尼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是和极右翼合作,要么是和社会党合作,否则他没有办法通过这个不信任投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勒科尔尼的立场,他更愿意和极右合作,但也要看极右的要价他是否能满足。这次的情况与前两次有所不同,特别是和第一次巴尼耶下台相比,那次主要是由于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理念的差异,但这次,不管是极右还是极左,他们的目标都是权力,都希望通过这次机会,由自己来掌控国会和组阁,而这种权力是无法分享的,这符合权力的本质规律。
因此,我认为如果勒科尔尼与极右派无法达成妥协,那么他唯一的选择可能就是与社会党合作,毕竟社会党是一个传统的执政党,也曾两次执政。如果都不行,那就只能说是勒科尔尼政府成立之日,就是垮台之日。如果勒科尔尼能通过不信任投票这一关,就意味着他最终与极右或社会党达成了妥协。
那么,下一关便是如何通过2026年预算案。他们肯定会提出自己的版本,但以勒科尔尼更右的立场来看,我认为他的方案可能会和贝鲁的方案不会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削减福利方面。毕竟,当前的经济困境本质上就是开源与节流的问题。现在开源无望,只能依靠节流。实际上,无论谁执政,都没有其他选择。
但对于2026年的预算案,如果勒科尔尼不做大幅调整,将难以获得极右或左翼政党的支持。回顾巴尼耶政府,也是因为预算案无法通过而导致下台,因此这一关同样极为困难。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看马克龙提名勒科尔尼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想让他接替自己参加2027年总统竞选,他可能会同意勒科尔尼的提议,对极右翼或左派社会党做出重大妥协,并对预算进行大幅修改,以便顺利通过。此后,他需要在总理职位上任职满半年,届时已进入大选周期。实际上,彼时各方的博弈已不再局限于国会和总理层面,而是以总统大选为目标。如此一来,他有可能完成任期。当然,如果他真决定竞选总统,也可能提前半年辞职,专心投入选举,甚至可能更早开始竞选活动,具体时间需视马克龙的个人考量而定,毕竟他的真实想法无人知晓,但这种可能性不容忽视。
另外,勒科尔尼组阁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例如,是否有极左翼或极右翼的政治人物,或者与极右翼结盟的政党,能够进入内阁担任部长,这将是一个关键指标。如果确实如此,那无疑表明马克龙有意让他成为接班人竞选总统,才赋予他如此大的权力,允许这样的人进入内阁。因为没有马克龙的同意,无论是极右翼、极左翼,还是社会党,甚至包括国民联盟和极右国民联盟的盟友,都不可能进入政府。
总之,现在法国政坛各种力量博弈的目标已经不是立场价值观和理念了,而是权力,大家都瞄准了2027年总统大选,都想组阁担任总理,把自己的候选人推出来。因此,目前围绕法国治理困境的博弈相较于以往变得更加复杂,妥协的难度也随之提升。巴尼耶和贝鲁刚上任时,他们可以通过在政策和立场上做出让步,来赢得极左和极右派的支持,避免他们在投票时倒戈。
然而,如今勒科尔尼面临的局面已有所不同,他必须在权力分配上做出让步,例如让其他派系成员入阁。如果他的团队成立后,依然全是马克龙阵营的人,我认为他极有可能迅速垮台。因为他本身被视为纯粹的"马克龙主义者",如果所用之人全来自自己阵营,极左和极右派将毫不犹豫地投出反对票,导致他下台。
此前法国前总理贝鲁领导的政府未能通过不信任投票,勒科尔尼是否会重蹈覆辙?
观察者网:那么接下来,勒科尔尼的国防部长背景,是否意味着马克龙政府未来将更加侧重外交与军事政策,而非棘手的国内经济改革?
宋鲁郑:自从马克龙在2024年解散国会以来,他就对内政事务逐渐失去了话语权。无论谁出任总理,他在内政方面的实际介入能力都极为有限。对他而言,主要职责只能转向外交,因为外交是总统的专属权限,这与总理人选无关。
至于军事方面,当前军事与外交密切相关,主要是因为特朗普对北约提出了增加军费在GDP中比重的强硬要求,从最初的2%提升至现在的3%至5%。这不仅涉及法美关系,还与俄乌冲突紧密相连。如果不提升军队素质,将难以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挑战。所以在这个特定时期下,军事已经更多地演变成了外交事务。
但是总理主要还是负责民生问题,比如说预算案怎么通过,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了。这意味着勒科尔尼对自己的身份转换和职责要有一个预期和准备。
前面提到我个人在法国曾经和他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集,就是在巴黎高师一场关于俄乌冲突的研讨会上。勒科尔尼是特邀嘉宾,也是主讲嘉宾。当时他给我的感觉是立场非常强硬,毫不妥协,积极要求法国加大军事投入对抗俄罗斯。当然,这个立场与法国政府的主流观点确实不太一致,因为他显得有些极端,过于强硬。或许这与他当时的职务密切相关,因为作为国防部长,他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更多的军事预算和政府投入。但如果他继续以国防部长的角色来担任总理,那肯定不会成功。因为他过于强硬,不会妥协。
观察者网:勒科尔尼是马克龙两年内任命的第五位总理,这本身就反映了第五共和国体制在当前政治分裂下面临的治理困境。他最终会成为一位成功凝聚共识、扭转局面的总理,还是会成为马克龙执政末期又一位"短命"总理,再次暴露法国"无法治理"的深层次危机?
宋鲁郑:首先,勒科尔尼确实和巴尼耶、贝鲁不太一样,因为这两个人年龄都太大了,他们肯定不会去竞选总统,不用考虑政治未来,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历史定位就行了。比如说贝鲁,他通过这种方式离开,其实在历史上是会记上一笔的。他为了国家利益甘愿采取"政治自杀"行动,试图唤醒民众,唤醒反对党。
但是勒科尔尼不一样,他才39岁,非常年轻,政治前途还非常漫长。而且马克龙用他,应该和2027年大选有关系,他自己肯定也会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如果他愿意妥协,而且马克也支持他妥协的话,他是有可能避免巴尼耶和贝鲁这种命运的。特别是考虑到距离下次法国大选已不足两年,各方博弈的焦点将逐渐转向总统层面。因此,他确实有可能维持政府的稳定运作,并通过各方妥协实现这一目标,这种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
当然,首先要看他能否通过第一关,即不信任投票。如果能够顺利通过,这意味着我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即他确实有意参选总统。同时,马克龙也有意让他成为接班人。他希望借助总理职位来完善自己的履历,将其作为竞选总统的跳板。
因此,能否通过投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这些投票者支持他,并接受他所做的妥协,那么他便能够稳固地位;但如果投票未通过,政府将面临垮台,他将成为一个短命的总理,甚至可能在一天之内就下台。
法国目前正处于"无法治理"的状态,这种状态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关键在于接下来的无论是国会选举,还是2027年的总统大选,是否有某个政党能够赢得国会多数席位,从而结束国会碎片化的局面。只有达到这一程度,法国才能重新回归到可治理的轨道上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极左派还是极右派,他们都要竞选总统。如果极右认为勒科尔尼要竞选总统,那么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封杀,包括极左也是如此。现在法国的政治生态已经失去了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所以我们只能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法国有两种改变这种不可知状态的办法,一个是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比如说取消两轮选举制度,这样就可以排除其他政党联手做票的可能性,任何一个政党就只能完全凭借自己的硬实力来获得多数席位。当然,这个改革的难度非常高,短期内恐怕也很难解决。
第二个办法就是出现了一个政治人物,得到各方的支持,例如国民联盟的勒庞或者国民联盟现任党主席巴尔德拉,他们都曾拥有较高的支持率。特别是巴尔德拉,其支持度一度非常高。如果他们能凭借自身的高人气在国会席位上取得突破,无疑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然而,从根本上说,法国的选民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这一点必然会在政治层面有所体现。而选民结构的碎片化,正是问题的深层原因。即便未来出现了一位强有力的新领导人,暂时稳定了国会局势,但长远来看,重返碎片化的状态仍难以避免。如此一来,法国可能会继续陷入难以治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