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以色列一顿狂轰滥炸,重金买的美系装备在战时毫无反应甚至是失灵。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卡塔尔也很无奈,除了认栽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的办法。
以色列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高层成员进行"精准打击"后,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表示,该国的"外交传统"不会因袭击而被阻挠,外交调解是卡塔尔"国家特质"的一部分,将长期继续下去。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
当然,穆罕默德也承认袭击改变了当天停火谈判的格局,并强烈谴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他强调,卡塔尔将对此次袭击"保留回应权利",该国已经组建相关的法律团队来"全面审查这一事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重演"。
翻译过来,既是卡塔尔忍了、认栽了。
要知道,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就在卡塔尔。
而卡塔尔自己也花重金买了一堆美系装备,但结果却是毫无作用,以色列照打不误:五名哈马斯高层加上一名卡塔尔安全官员死亡。
【穆罕默德表示,该国的"外交传统"不会因袭击而被阻挠】
对于这样一个局面,卡塔尔也没办法,明眼人都能看出,以色列此次袭击大概率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甚至是间接的支持。
一位以色列官员就透露,在发起袭击前,以色列事先得到了特朗普的批准。
这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方面,以色列要动手,在卡塔尔的美军肯定会知道,如果提前不通知,当地美军很可能会发动反击,到时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另一方面,以色列距离卡塔尔的空中直线距离约为1800公里,在这样的距离上发动远程袭击,需要美军的空中加油支援。
【以色列在这样的距离上发动远程袭击,需要美军的空中加油支援】
就像6月以色列打伊朗一样,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到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直线距离约1500公里,执行袭击任务的以色列的战机,离不开空中加油的支援。
而且从事后特朗普的反应来看,他大概率也是提前知道并且默许了这件事。
他说:"白宫方面收到了美国军方的通知,以色列正在袭击哈马斯,不幸的是,哈马斯正位于多哈的某个地区。"
"在得到消息后,我马上指示特使向卡塔尔方面通报,但可惜的是,已经太晚了,无法阻止袭击的发生。"
"这是内塔尼亚胡的决定,不是我的决定,我对此感到难过。此次袭击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将确保类似的袭击将不会再发生。"
【从事后特朗普的反应来看,他大概率也是提前知道并且默许了这件事】
按照特朗普的性格,如果他提前不知情,或者真的如他所说"知道得太晚了",那么他必然不会是这种"遗憾""难过""可惜"的表态,假惺惺地批评以色列,而是会对内塔尼亚胡更加强硬,起码要在口头上有所体现。
之前内塔尼亚胡曾告诉特朗普"加沙出席饥荒的报道是哈马斯捏造的假新闻",结果特朗普后来得知此事为真后,直接就给内塔尼亚胡打电话,怒斥后者的谎言。
特朗普不在乎加沙的命运,他在乎的是内塔尼亚胡骗了他,对他有所隐瞒。
但这一次,情况完全不同。特朗普并没有表现出愤怒,而是用"遗憾"这种轻飘飘的字眼来敷衍。为什么?因为他心知肚明,自己事先已经点头,甚至为以色列"开绿灯"。
对于卡塔尔来说,以色列的此次袭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打脸",更是外交上的羞辱。
【袭击中,五名哈马斯高层加上一名卡塔尔安全官员死亡】
长期以来,卡塔尔一直自诩为"中东调停者",在阿富汗问题上为美军提供撤离便利,在巴以问题上长期扮演资金输送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甚至连哈马斯领导层的外交大本营,也设在其首都多哈。
换句话说,卡塔尔一直在走钢丝:一边与美国保持战略同盟关系,另一边又试图充当伊斯兰世界的中间人,调解巴以局势。
可惜,这种"小国平衡术"在现实的强权政治面前,显得脆弱无比。以色列根本不把卡塔尔放在眼里,而美国更不会为了卡塔尔的脸面去反对以色列。
更讽刺的是,卡塔尔花了几百亿美元买美制装备--F-15战机、"爱国者"防空系统,甚至还有美军在本地的基地指挥支持。
可等到真需要保护自己首都天空的时候,这些装备却形同虚设。以色列的战机来去自如,炸完人就走,甚至毫发无伤。
这也从侧面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美国卖给卡塔尔的装备,不是为了保护卡塔尔,而是为了把卡塔尔绑在美国的体系里。想真正发挥作用?不好意思,得看华盛顿的脸色。
所以这一次,卡塔尔连抗议都显得苍白无力。卡塔尔首相说要"保留回应权利",说要"组织法律审查",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表态不过是安慰国内舆论的托词。真要发起军事报复?拿什么打?打谁?就算卡塔尔有心,也没有那个胆量和能力。
卡塔尔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坚持所谓的"外交传统"。而这其实等于宣告:我们认栽了,不能硬碰硬,只能退而求其次,继续在调停的道路上装作若无其事,"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