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嚣张就来不及了,欧盟27国将解体?冯德莱恩罕见对华降了调门,中方手握"王牌"

据报道,最近的欧洲,乌云密布。欧盟27国本就各怀心思,如今在全球局势动荡下,分歧已到火烧眉毛的地步。就连一向强硬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这次面对中国也不得不收敛锋芒,罕见地"降了调门",甚至用"请求"的语气,希望中国能推动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前。这背后,隐藏着欧盟自家愈发明显的危机和对中国影响力的无奈承认。

说起欧盟,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以"团结"自居。可谁都知道,27个成员表面上和气一团,实际上经济差距、利益冲突、地缘争斗层出不穷。德国、法国、荷兰这些北欧经济强国,财政纪律严明,手里有钱有话语权。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财政吃紧,失业率高,经济上被"卡脖子",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东欧的匈牙利、波兰又常常唱反调,移民、外交、能源等一系列问题上与总部意见南辕北辙。

最近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直言不讳,公开表示欧盟已陷入分裂状态。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经济上各自为政,这样下去欧元区都可能"玩完"。一句话,欧盟的裂痕早就埋下了,只是现在被全球动荡放大了出来。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被迫"站在美国一边,对俄罗斯发起制裁。可是这种制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能源价格飞涨,通胀高企,民众怨声载道。德国工厂关停,法国罢工不断,意大利债台高筑,东欧小国更是叫苦连天。

而美国呢?一边卖高价天然气给欧洲,一边趁乱输出军火,把欧盟当成"提款机"。特朗普甚至公开嘲笑欧洲在气候、能源、移民政策上一塌糊涂,说得一点没留情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冯德莱恩近日罕见地对中国"降了调门"。在纽约与中方会面时,她不再强调对华强硬,反而在气候、绿色转型、生物多样性等领域表达了对中国的赞赏,还特别强调"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最耐人寻味的是,关于乌克兰危机,她这次没有再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而是用"请求"的语气,希望中国能利用影响力,把俄罗斯拉回谈判桌。语气温和,措辞谨慎,这和她之前的强硬态度判若两人。

冯德莱恩还主动提到,中欧已经在气候变化等领域建立了良好合作,要尽快把承诺变成行动。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强调希望与中国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这种"姿态",无疑是在给中国示好,寻求更多的合作空间。

冯德莱恩的态度转变,恰恰反映了欧盟目前的尴尬处境。27国各自为政,经济分歧、政策分歧、利益分歧愈发明显。德国、法国还想在对华关系上"做生意",东欧一些国家却更看重对美合作,甚至在对华政策上"添油加醋"。移民、气候、能源、地缘安全、军费分摊……欧盟每一项都成了"烫手山芋"。

再加上美国不断施压,要求欧盟在对华政策上与自己同步。可欧洲人也不是傻子,明知道被"卖了还帮数钱",怎么可能一直充当"跟班"?英国《卫报》就分析,现在欧洲已经丧失了超级大国盟友,如果再被美中两头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欧盟对中国的转向,不只是因为内部团结不起来,更是被中国手里的一张"王牌"震慑住了--那就是稀土。稀土是全球高科技、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风电、电子制造等领域对中国稀土高度依赖。中国不仅掌握着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还能影响全球定价和技术转移。

最近,全球供应链紧张,欧洲各国更是"焦头烂额"。中国在稀土政策上的一点点变化,都能让欧洲产业界"如坐针毡"。这也是为什么冯德莱恩在多次会谈中强调希望中国继续保持产业、供应链的开放和稳定。她清楚地知道,不论是在绿色技术、稀土原材料,还是全球气候治理上,离开了中国,欧盟的转型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面对美中博弈和内部分裂,欧盟提出了"战略自主",希望在全球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冯德莱恩也多次表示,欧盟要坚持独立的全球战略,不能再"亦步亦趋"跟着美国走。可实际操作中,欧盟很难摆脱对美依赖。无论是安全、科技还是外交,欧洲在关键节点上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方面则明确表态,支持欧洲寻求真正的战略自主,但反对欧盟以损害中方利益为代价去"搞平衡"。中方希望通过对话协商,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方在与冯德莱恩的会谈中强调,中欧要以诚相待,坚持求同存异,走互利共赢的路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