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真的一单不买,反倒下令加税100%!加拿大高官喊话要来中国,想当面求放过?

据报道,新一轮中加外交风波,正如一场秋风扫过北美大地。加拿大的官员们,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过去跟着美国遏华的加拿大,现在反倒成了"求和派"的代表。

今年9月,加拿大总理卡尼主动放话,说想和中国方面见面聊聊。与此同时,外长阿南德也宣布,马上要访华。说是要缓和紧张的关系,讨论贸易、气候变化这些事。领导人放低姿态,外长亲自登门,这样的主动求和,以前可不常见。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回加拿大是真的急了。

可能有人要问,加拿大怎么突然转性了?其实,这得从两国过去一年的"恩怨"说起。加拿大为了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了100%的关税。别说,中国的电动车一下子就被挡在门外了。不仅如此,加拿大还对中国钢铁加了25%的税。美国自产的钢铁却轻轻松松拿到豁免权。后来,加拿大还打算连中国的电池、半导体、太阳能板都列入征税名单。嘴上说是"保护本国产业安全",其实就是在美国压力下,转头拿中国撒气。一边讨好美国,一边想在国内找个"替罪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就是没算到自己会先跌跟头。

中国的反制措施,那可是"快、准、狠"。今年年初,中方直接对加拿大的菜籽油、豌豆加征了100%的关税,水产品、猪肉也加了25%的税。除此之外,商务部查出加拿大油菜籽涉嫌倾销,所有出口中国的加拿大油菜籽企业,得先交75.8%的保证金才能供货。这是什么意思呢?不交这笔钱,别想进中国市场;交了呢,基本上也赚不到钱。说白了,就让加拿大企业别指望中国市场能再发财了。

这一下,加拿大可真是急红了眼。中国过去一直是他们油菜籽的最大买家,2024年加拿大对中国出口油菜籽,占了全国出口量的九成以上。结果现在呢,几乎一单都卖不出去。油菜籽堆满了仓库,价格往下掉,农户们人均损失好几万美元。其实,受影响的不光是农民。订单被取消后,加拿大的油菜籽加工业也受了重创,工厂裁员,失业率飙升。落井下石的是,美国不但没给加拿大好处,反而对加拿大钢铝产品继续加税,对木材和乳制品也扬言要加250%的税。一边丢了中国市场,一边被美国薅羊毛,加拿大经济这回是真的吃不消了。

而中国这边,丝毫不慌。油菜籽用不着愁,直接从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大批采购。加拿大的份额很快就被顶替了下去。

加拿大国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萨斯喀彻温省的农民说,自己干了一辈子都没遇到过这么大的压力。化肥、种子、农机、农药价格都在涨,油菜籽却卖不出去。收入和成本线慢慢持平,谁都担心以后还能不能继续种地。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的主席直接说,这么高的保证金,等于把加拿大油菜籽挡在了中国市场外。总理卡尼也不得不承认,这会让很多农民"损失惨重"。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加拿大政府只能低头。卡尼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希望和中国官员对话,解决贸易争端。外长阿南德公开表示,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和中国讨论怎么缓和双边关系,重建贸易的桥梁。这种"主动登门求放过"的姿态,和去年的强硬态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其实,中方态度一直很明确。想谈可以,那得先拿出点诚意来。中国早就说了,希望加拿大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说白了就是,你不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关税,两国合作就没戏。加拿大如果还想着一边讨好美国,一边继续吃中国的红利,这种好事可没那么容易。

中加之间的经贸关系,本来是互利共赢。中国一直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油菜籽、猪肉、龙虾、海产品都卖得风生水起。可现在,关税一加,生意没了,农民亏了,企业裁员了,政府脸色也难看了。这时候加拿大才发现,跟风挑事的后果有多严重。说句老话,吃一堑长一智,吃了亏才知道合作的好。

加拿大的经济压力还不止于此。美国对加拿大的钢铝、木材、汽车等产品一轮接一轮加税,贸易谈判迟迟谈不下来。加拿大过去指望通过对华强硬来讨好美国,结果发现自己左右不是人。美国也没把加拿大当回事,只顾自己赚钱。反倒是中国市场一关,加拿大的油菜籽产业直接崩盘。农民、企业、各省政府,纷纷给联邦政府施压,要求赶紧想办法修复对华关系。

现在,卡尼政府算是明白了,光靠美国吃不饱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加拿大的一半油菜籽都要卖到中国。中国这边一旦下单,订单量大,价格稳,产业链都能跟着受益。可关税一加,买卖一停,加拿大四万多农户人均损失数万美元。这样的损失,谁受得了?

与此同时,加拿大企业界也坐不住了。很多公司都希望政府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才能开拓新市场,实现经济增长。卡尼本人也表示,与中国的谈判是"首要任务"。外交层面,加拿大过去一味迎合美国政策,试图通过对华示强来巩固和美国的关系。结果,美国一变脸,加拿大成了"出头鸟",自己也跟着倒了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