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和特朗普罕见达成共识,就等中方点头,一架俄专机直飞北京

普特会之后,普京和特朗普又在一个新的问题上罕见达成共识,并同时将目光转向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说这是中俄关系分歧的凸显,也有人说是美俄联手给中国设置的陷阱。关键时刻,一架俄专机直飞北京,让我们看看普京想要对中方说什么。

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和李在明举行会晤期间爆料称,他正在和普京讨论削减核武器的相关问题,并希望中方能够参与其中。而在今年2月25日,普京也明确表示,俄美双方可以就削减50%军费的问题达成共识,并特别指出"中国可以自愿加入"。

这意味着,特朗普此次喊话并非"张口就来",而是美俄已经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等中国点头了。考虑到这是美国牵头抛出的国际议题,俄罗斯竟然也罕见附和,这难免会让人想到"联俄抗中"这4个字。

那么问题来了:美俄为什么这么做?中方又是什么态度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美俄愿意推动这件事,背后存在各自的战略焦虑。先说美国,作为全球军费预算最高的国家,如果只看全球军费前十的排名,那么美国的军费是后9个国家的总和还多,占全球所有国家总军费的40%。

如果是上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让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实力是最鼎盛的时期。只要能够保持"经济投入科技、科技作用军事、军事收割经济"的正向循环,那么美国的霸权地位就无人可以动摇。但仅仅数十年的时间,美国这个强悍的庞然大物就已经债台高筑,军事发展也因为对科技研发的减配和过早去工业化的影响,进展十分缓慢。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却全面崛起,并且各领域的追赶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军事领域,平均4年一艘航母、军舰成建制"批发",这让将中国作为"最大威胁"的美国政府彻底坐不住了。近些年不断利用地缘围堵、科技制裁和贸易战等方式来阻挠中国脚步,核裁军和削减军费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所以说,美国如此热衷将中国拉入削减军费谈判,本质上还是为了捍卫霸权地位,将中美博弈换一个"战场"。

再看俄罗斯,在削减军费的问题上,普京也有自己的诉求。经济问题一直都是俄罗斯的最大短板,不论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还是2022年至今还未结束的俄乌冲突,财政压力让普京一直束手束脚。

现如今,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GDP的6.3%,如此夸张的比例已经让普京都难以压制国内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经济增速放缓、外部投资谨慎、就业率低迷、能源出口面临制裁等等,所以普京才会提前宣布2026年要削减军费,以及积极配合特朗普叫停俄乌冲突。

而削减军费意味着国家军事力量发展也将放缓,而且以俄罗斯的军费占比,如果美俄能够同时削减50%,那么对俄罗斯而言反而是好事。一旦达成共识,那么俄罗斯在战后经济复苏就能减轻不少压力,也有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既然美俄的诉求已经摆在台面上,那么两人同时看向中国,这是否意味着中俄将出现新的分歧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中方是如何回应的。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8月27日的外交部例会上,有记者就"中国是否愿意参加三边削减核武库的谈判"进行提问。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回应,中方不止一次强调,美国才是全球拥有核武库最大的国家,应当率先履行削减核武库的承诺,中方的核力量和美国不在一个量级上,两国的核政策、战略安全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要求中国加入核裁军是不现实、不合理的。

郭嘉昆还强调,中国是唯一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始终将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也不和其他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自身利益。

不论美国怎么想,中方的拒绝都合情合理,实际数据摆在那,美国想要给我们下套并没有那么简单。而在这场微妙博弈期间,处境比较尴尬的是俄罗斯,当下中美俄三方关系本就微妙,虽然有着自身诉求,但为了避免中方误会,还是派遣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访华,第二天就返回俄罗斯。

虽然和中方对话的内容中没有提到削减军费、核裁军等问题,但普京派人直飞北京,这本身就是一种向中方交底的态度,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国情不同难免会出现分歧,但双方的合作关系不应该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