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国民政部发布公告,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对我国藏南地区部分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正式公布第五批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共27个。
消息一经传出,印度外交部迅速回应,并发表一份声明称印度拒绝中国对所谓"阿鲁纳恰尔邦"(藏南地区)多处地点重新命名。印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还言辞激烈地表示,我们注意到,中国坚持试图为印度'阿鲁纳恰尔邦'的地名命名,这种做法无疑是"徒劳"的,我们坚决反对此类企图。"
同时,印度外交部还不忘强调,称一个别出心裁的名称无法改变"阿鲁纳恰尔邦"的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方面显然是想要通过这样强硬的声明,来显示其对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非法主权声索。
但是,印度的反对在我们看来,无疑是毫无道理且非法的。5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时,针对路透社记者关于印度反对中国对藏南地区多处地点进行重新命名的提问,用一句话明确回击道:"中国政府对藏南地区部分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这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其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是在行使自己的主权,印度无权干涉。
回溯历史,藏南地区的归属问题有着清晰的脉络。自元朝始,中央政权一直对西藏地区行使着有效管辖,藏南地区作为西藏的一部分,自然也在中国主权范围之内。1913年至1914年,英国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搞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企图将藏南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但历届中国政府都从未承认过这条非法的分界线。
印度在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的非法且错误的遗产,非法侵占我藏南地区,并在1987年单方面宣布成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公然践踏。
在行政管理方面,详细、准确的地名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藏南地区进行管理规划。尽管藏南地区目前部分被印度非法侵占,但中国从未放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主张,提前做好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可以为未来全面恢复行使主权后的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反观印度,其在藏南地区问题上一直采取错误的立场和行动。近年来,印度在边境地区小动作不断,试图通过军事对峙、舆论炒作等手段,强化其对藏南地区的非法主张。在国际舆论场中,印度的行为也逐渐被外界看清"在地区搞小霸权"的本质。
中国在藏南地区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同时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与印度的边境争端。2024年10月,两国正式就边境巡逻问题达成协议;同年10月23日,中方最高层和印度总理莫迪在喀山金砖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双方同意发挥好两国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作用,共同维护边境安宁,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然而,印度一方面在与中国进行外交沟通,寻求缓解边境紧张局势;另一方面却又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采取不恰当的对抗态度,这种矛盾的做法不利于中印边境问题的妥善解决。希望印度能够尊重历史事实,摒弃错误的立场和做法,与中国共同努力,推动边境问题的和平、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