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的三道难题,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点数。想象里退休以后是享受晚年、安安心心过日子,可真正到了这一天,有多少人会突然觉得,挑战才算刚刚开始。

日常花销成了大难题

说得直接点,退休以后,拿着的那点养老金,和年轻时的工资肯定不能比。每到发工资那天,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让人心里没底。再一转身去菜市场,买点水果蔬菜肉类,发现价格一升再升。别说吃点好的,光是保证日常吃饭,都得精打细算。上海那对省药钱的老夫妻,新闻里也看到过。降压药都得掰半吃,能省一点是一点,可一生病住院,之前省下来的全搭进医药费。咱们老了,哪个不怕生病?可医院不是啥好去处,花钱多、少受罪,谁不想把日子过舒坦点?

慢性病让身体越来越吃不消

退休以后,突然发现身体小毛病越来越多。过去为了工作,身体累点扛着也不在意,现在小毛病全找上门。卫健委数据说,退休后三年慢性病一下增加了三成多。看看家楼下,哪个老人不是整天跑医院?膝盖、腰椎、心脏,各种病都得进医院看看。北京那些大医院,康复科里排队的全是腰酸背痛或者需要换关节的老人。咱们这代人忙了一辈子,累出来的毛病,现在一并报应在身上。

心理落差带来无助和孤独

还有最难熬的是心里那份落差。年轻时在单位里风风光光、说一不二,什么技术难题、组织安排都要过问。退休在家,家里连个换灯泡的事都没人问,孩子在外忙,空落落的屋子,自己待着都嫌冷清。邻居老张也和我提过,现在微信步数连续几天两百都不到。人家说,现在的老年人,孤独感都快成了全球性难题。

自找门路才能重拾生活热情

不过,说到这儿,也得承认,现在社会变化快,为老年人提供的新选择也不少。深圳老年大学的摄影班,几个老人拍得照片都能登国际影展。人家老李73岁教书法在抖音做自媒体,几十年手艺,能重新用上,心气就不一样了。

日本那边的老年调查数据说,只要每天走超过六千步,关节炎发病率就比同龄人低一半。那些跳广场舞的、打太极的,笑容都亮堂,一看就是动起来、心情好。咱们社区食堂现在也有,吃饭方便,饭后还能和老伙计吹牛。还有"老匠人工作室",原来修东西的老师傅带徒弟,活都排到明年三月,有点身价、又有成就感。

再就业也是"第二春"

美国的老龄再就业统计,很多六十五岁再回职场的老人,比完全退休的人更满意。其实也能理解,有事做、有收入,日子过得有劲。身边有不少例子,退休老师考导游证拉老年旅游团,月入过万,不比上班差。做财务的老陈参与小区志愿活动,给团队做账目,年轻人都佩服。插花、画画、摄影班,八九十岁的老太太也变成新晋"网红"。广场舞阿姨甚至跳到了国外,弄成中国"文化名片"。

应对办法靠自己琢磨

现在环境变了,靠养老金是基础,有能力还能接点零活,日子自然不紧巴。身体虚了,按医生建议锻炼,别总宅家里。心里空落,就去社区、老年大学转转,总能碰上聊得来的人。人活一辈子,对得起自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