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义》中,赵立春一直是藏在幕后的BOSS。他在汉东苦心经营二十年、一张蓝图绘到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人脉。

在上调北京之后,赵立春虽然已不在汉东,但汉东却处处都有他的影子。毕竟,二十年的省长、书记经历,为他留下了一个势力强大、盘根错节的赵家班。

赵家在汉东经营多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按照常理,以赵立春的实力和能量,若想在短期内将赵家班连根拔起,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原以为赵立春是个攻击性十足、战斗力爆表的大老虎。谁料,现实却总是反着来。面对沙家帮的进攻,赵立春一败再败、且战且退,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赵家人束手就擒,赵家班灰飞烟灭,丝毫看不出大老虎的实力。

经营多年、身居高位,以赵立春的段位,为什么还是光速落败呢?

当然,反腐是自上而下的行动,对于赵立春的查办,沙瑞金、侯亮平们是手持尚方宝剑的。赵立春资历再深、能量再大,与上级相比,始终是扭不过大腿的胳膊。

不过,这只是表层原因。

赵立春虽然扛不住反腐的暴风骤雨,但也不至于直接被秒杀。因此,赵立春光速落马显然还有其他的因素。

赵立春的命门在于没有政治资源。对于赵立春的发迹与崛起,剧中并未有过多的着墨。但是,我们从他人的口中仍能捕捉到蛛丝马迹。

无论是刘新建还是李达康,每一个曾在赵立春身边工作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绕不开汉东的改革进程。

李达康曾说过,当年赵立春主政汉东时,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改革"。短短十个字,就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改革先锋的形象。

作为彼此熟悉的故人,沙瑞金对赵立春的了解一点不比李达康少。他对于赵立春曾有精准的十六字评价--"大刀阔斧、敢拼敢闯、刚愎自用、作风霸道"。

改革闯将的评价,从侧面反映出赵立春上位的过程。他和李达康一样,缺乏足够稳定强大的政治资源,因此只能靠GDP、KPI打开上升通道。换句话说,他们的成功更像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与政治资源、后台靠山无关。

由于缺乏深厚的背景和大佬的支持,赵立春在面对组织调查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赵立春的尴尬在于,赵家班是他的明牌,也是他的底牌。沙瑞金的背后有无数个陈老,而赵立春所能依靠的只有他自己。

沙家帮与赵家班之间,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作战。雪上加霜的是,赵立春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鸡蛋放在了同一个篮子。

作为汉东的主要领导,赵立春曾在正部级的岗位上工作了将近二十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他提拔亲信、任用心腹,一步一步地打造了赵家班。

为了儿子的钱途,他甚至提前布局,将刘新建安排到了省属国企任职,只因为赵家人早就盯上了油气这块肥肉。但是,赵立春心机用尽,却还是漏掉了关键的一步。

在赵立春之后,赵小惠、赵瑞龙等赵家的二代们纷纷弃政从商,步入了油气、地产等蓝海市场。在权贵之间,他们放弃了权力,选择了富贵。

然而,权贵一词看似简单,实则暗含着基本的逻辑--权在前,贵在后,权力才是富贵的基础,失去了权力的庇护,富贵注定不会长久。

在政商之间,赵立春将重注押在商业领域,失败就成为了必然。赵小惠、赵瑞龙们虽然看似风光无限,但是在权力之外的能力约等于零。

在外强中干的赵家班里,高育良阳奉阴违,祁同伟心怀鬼胎,赵立春看似兵强马壮,实则孤家寡人。如果,赵瑞龙姐弟中有一人从政,赵立春都不会如此被动。

只是,现实没有如果。

赵立春,疏于远谋,败于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