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凌晨,冯德莱恩一行人抵达北京。当天上午,就举行了中欧高层会晤。

看得出来,欧盟很急。但急也没有用,从会后的新闻稿来看,双方谈的具体内容不多,除了强调中欧关系,并没有对更多实质问题进行讨论。

最大的共识,恐怕只剩下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因为已经有消息透露,中欧可能会签署气候问题上合作的协议。

冯德莱恩的行程虽然有点赶,但终究还是来晚了。因为在冯德莱恩访华的同时,特朗普已经敲定了美国对欧盟关税。

7月24日当天,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和欧盟的关税谈判即将结束,美国将对欧洲商品征收15%关税。

特朗普也一锤定音,在人工智能峰会上宣布,美国不会和大多数国家进行关税谈判,而是对美国绝大部分贸易伙伴征收15%的关税。虽然特朗普没有直接提及欧洲,但欧盟刚刚好,就卡在15%的关税线上。

这恰恰说明欧美的关税谈判没谈成功,或者特朗普已经没有耐心和欧盟继续拉扯下去,否则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的幅度也不会只卡在关税线上。

之所以欧美贸易谈判会以这种方式结束,其实还是欧盟自身战略出了问题。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是有影响全球地缘政治走向和全球贸易能力的。但欧盟偏偏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小国,在中美之间反复横跳。

而欧盟如此大的体量,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会允许存在一个这么大经济体,反复横跳两边要好处。

冯德莱恩这次来华,就是要好处来的,带来了三个条件。一是要求中国断绝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二是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三是取消对欧盟的稀土管控。

这三个条件,欧盟反反复复提了一个多月,也没必要展开细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欧盟这三个条件,中国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欧盟没有资格提这些要求;二是欧盟手里的筹码已经不够了。

说直白点,这三个条件,是中国的内部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利决定中国采取什么措施和政策,欧盟的越线,在干涉中国内政了。

欧盟认为只要欧美贸易谈判还在谈,中国就向欧盟妥协。因为欧盟一旦对美国低头,就意味着中国要孤军奋战,独自应对来自特朗普的压力。

欧盟还真看错了中国。中国之所以愿意和欧洲保持交流,不是欧盟真的有筹码和中国叫板,而是中国认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欧洲符合全球多边主义,符合全球多极化,同样也符合中方的利益。

但中国从来不会在国家战略上依靠任何一个国家。过去不会,未来也不会。欧盟根本没有资格对中国的事务指手画脚。

在欧盟没有什么筹码的情况下,反华论调却一轮接着一轮,先是冯德莱恩想祸水东引,希望美国调转枪口对准中国,欧盟配合。后来北约秘书长吕特又说,先解决俄罗斯,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在一轮又一轮的作死下,欧盟本身就没有多少对华谈判资本了,还想着反复横跳,就只能被收拾了。

欧盟这点小心思,早就被看透了。所以7月初,中方就缩短了中欧峰会的议程,原因双方都没说,明眼人也看得出所以然。

而在冯德莱恩访华三天前,外交部也改了说法,从之前"应中方邀请"访华,改成了经双方商定。这说明中方已经不太期待冯德莱恩访华能给中欧关系带来质的转变了。

事实也证明,中欧高层会晤,冯德莱恩拿到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欧盟现在属于是两边不讨好,也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特朗普现在是铁了心的要从欧盟金融资本,堵美债这个大窟窿,现特朗普又敲定了对欧关税,未来欧洲只能持续失血。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依旧遥遥无期,刚刚俄乌也进行了谈判,俄罗斯的意思也很明确,只愿意达成人道主义协议,明牌后续还要打,铁了心要从欧洲割一块地盘出来。

目前只有中方没什么动作,只不过美国从欧洲薅金融资本,中方也确实被动跟着喝了点汤,比如欧洲工业持续向中国转移,最典型的就是德国汽车供应链加速向中国转移。

这时候欧盟还要当反骨仔,玩两面三刀那一套,那中国也不会介意继续坐享其成,努努力再多吸一吸欧盟的工业。

最终的结果,只有欧盟被薅秃了,想必冯德莱恩对此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