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守寡48年,全靠这两件"宝贝"熬过后宫寂寞,死后带进棺材!
慈禧太后,作为咸丰帝的妃嫔以及同治帝的生母,无疑是晚清时期的实际掌权者。
她在 26 岁便开始守寡,直至 74 岁离世,这长达 48 年的深宫岁月里,有两样极为特别的宝贝常伴其身,她对这两件宝贝爱不释手,甚至夜夜把玩。
更为引人好奇的是,慈禧在去世之际,特意交代要将这两样东西带入棺材,与自己一同长眠。究竟是何等稀世珍宝,能让慈禧太后如此珍视呢?
慈禧 18 岁入宫,初被封为兰贵人,后因诞下咸丰帝唯一的长子载淳,得以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帝驾崩后,载淳登基即位,她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被尊称为 "圣母皇太后",徽号 "慈禧"。
慈禧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堪称宫廷政变的 "行家"。成为太后不久,她便迅速联合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扳倒了咸丰帝临终前安排的辅政顾命八大臣。在随后的数十年间,慈禧逐步独揽大权,成为手握至高权柄的 "寡居掌权者"。
由于无人能够对她形成有效约束,慈禧开始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的欲望。她不仅在吃喝用度上奢靡至极,还大肆搜刮财富与珍宝。每至逢年过节,众多大臣为了讨好慈禧,纷纷前来进献礼品。
慈禧会亲自将礼品一一拆开查看,遇到喜欢的便即刻留下,不感兴趣的则锁进库房。众所周知,慈禧所拥有的珍宝数量惊人,夜明珠、珊瑚树、碧玺莲花等各类奇珍异宝应有尽有。然而,在这众多宝物之中,有两样格外受她青睐,甚至在她离世时,都要带入棺中。
其一为翡翠西瓜:权力与情感的双重寄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翡翠被视作凝聚了天地灵气与日月精华的自然精灵,寓意美好。慈禧对翡翠玉石可谓情有独钟,无论是日常使用的器具,还是佩戴的首饰、把玩的物件,诸多皆由翡翠打造。而其中,她最为珍视的,便是这对翡翠西瓜。
这对翡翠西瓜堪称绝世国宝,世间罕有。它们实则由碧玺雕琢而成,瓜皮呈现出翠生生、绿莹莹的色泽,还带有墨绿的条纹,瓜内若隐若现的黑瓜籽与红瓜瓤,雕琢工艺堪称鬼斧神工,逼真得仿若真实西瓜一般。
慈禧对这两颗翡翠西瓜喜爱到了极点,每每心情愉悦之时,便会拿出来把玩欣赏,还会向旁人炫耀。平日里,这对翡翠西瓜被锁在最为坚固的柜橱之中,并且配有一把精巧的机械锁。
想要打开此锁,必须将钥匙精准地插入锁心并转动五次,方向稍有偏差,或是转动次数有误,皆无法开启。不仅如此,慈禧还特意派遣几位亲信太监,三人一组,轮流看守。
慈禧如此钟情这对翡翠西瓜,主要原因在于其精美绝伦且稀罕难得,价值更是难以估量。拥有这般珍贵稀有的宝物,对慈禧而言,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一种情感寄托。翡翠西瓜触手清凉,每当慈禧感到烦躁之时,只需摸一摸、看一看,便能瞬间感到心神平静。
其二是织金陀罗尼经被:心灵安宁的护佑。慈禧的另一件心头挚爱,是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此被以明黄缎为底,由捻金线精心织就,上面布满了用梵文书写的佛经经文。在清朝,这条经被乃是奉旨方可使用之物,若无皇帝旨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慈禧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重重漩涡,死在她手中的人数不胜数,同时还要面对民众的强烈不满以及列强等内外敌人的觊觎,她时常感到内心不安与焦虑。
这条织金陀罗尼经被,便成为了她寻求心灵安宁的寄托。她每日盖着此被入眠,期望能睡得安稳,少做噩梦。传说这条被子拥有不可思议的强大威德加持之力,能够免除世间一切冤家魔障带来的苦难。
甚至还有传言称,披了此陀罗尼经被前往阴间,连阎王见了都会起身,恭敬相待。对于这些说法,慈禧深信不疑,因此在临终前千叮万嘱,务必将这条被子随她一同下葬。
那么,慈禧极为珍视的这两件宝贝如今又在何处呢?
1908 年,在光绪皇帝去世的次日,慈禧也溘然长逝。
依照慈禧的嘱托,她的亲信李莲英将这些宝贝一一放入她的棺椁之中 -- 织金陀罗尼经被披在她的身上,翡翠西瓜置于脚边,寓意着飞仙吉祥。
然而,这两件陪伴慈禧大半辈子的宝贝,很快便不再属于她了。1928 年,"东陵大盗" 孙殿英为筹集军饷,炸开了慈禧的陵墓,棺椁中慈禧身旁的珍宝被洗劫殆尽。
此事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孙殿英为了逃脱罪责,四处送礼求情。据说,这对翡翠西瓜被送给了宋子文。
如今,其中一个翡翠西瓜已彻底失去踪迹,下落不明;而另一个则辗转流入一位美国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馆,经估价,价值高达 6 亿人民币。
至于那条织金陀罗尼经被,下葬时经被上缀有 820 粒价值连城的珍珠,孙殿英只是将珍珠拆走,经被倒是留了下来。
1979 年,慈禧地宫对外开放,工作人员对受潮残破的经被进行了修复装裱,如今一直存放在清东陵的文物库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