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时间5月12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的高层会谈宣告结束,双方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内容强调,美国取消91%的额外关税、90天暂停的24%"对等关税",中方也对等下调相应反制关税,从5月14日起,双方商品恢复到4月2日之前的关税框架。

按照谈判前145%的税率计算,美国对中国做出妥协,取消了115%的税率,对华关税回落到30%,这意味着对抗40天的中美关税战正式进入尾声,全球各国都能够松一口气,尤其是中美贸易出口企业,更是喜大普奔。

虽然美国保留了30%的关税,但退让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作为全球最强国家,让美国妥协就意味着让他们接受美国不再是该领域最强大国家的事实,中国能够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当然了,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咄咄逼人,尽管谈判前商务部划下"必须全部取消关税"的红线,但在美方退让后也做出了适当退让,我国也拿出了相应诚意,让此次会谈圆满结束。

不过也有人对特朗普保持怀疑,第二任期仅仅100多天,朝令夕改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24小时3次更改政策,直接把美国海关系统搞崩溃了,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关税战接下来的走向持保守态度。

这种担忧也有一定道理,例如特朗普上台后首次对中国加税,用的就是"芬太尼管控不力"这样的借口,还有巴拿马港口的争夺,以及对中国船只收取高昂的港口服务费等等,这些中美贸易中的阻碍和博弈随时都能成为特朗普继续制裁中国的抓手。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曾经写过名为《交易的艺术》一书,其中两点让人印象深刻,分别是:"创造事实"和"先打枪在谈判",用最短的时间向对手抛出一个无法接受的筹码,在对手慌乱之际掌握谈判主动权,再逐步试探对手底线,在谈判崩溃之前主动妥协,最终实现远超预期的谈判成果。这种手段在特朗普初次上台时就展现的尤其明显,此次重返白宫虽然低调了许多,但是从关税战的手法来看,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的老套路。

最重要的是,中美之间虽然达成了共识,但两国的国情、执政理念和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都注定了双方不是一路人,中美还存在庞大的贸易逆差,这种美国收割其他国家的金融殖民手段,在中国这个已经崛起的大国面前不仅失效,还反被"收割",美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而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全球化是时代发展趋势,结构性矛盾不应该成为国家之间追逐利益的绊脚石,美国的守旧理念反而是本末倒置,也是美国当下经济处境糟糕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此次中美谈判取得的成果的确很乐观,全球外贸领域迎来了喘息机会,但短期的胜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面前,很有可能是持久战中一个小小的环节,今天的胜利是为了对抗明天更加激烈的斗争。既然中美之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半导体、稀土、AI、新能源技术等领域随时都可能成为其发难的目标,我们也要保持警惕,随时应对暴风雨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