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姚:特朗普挟关税进行政治勒索,印度、巴西成苦主
直新闻:美国所谓"对等关税"8月7日起正式生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推称,"数十亿关税美元"正在流向美国。管先生,您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管姚:用康奈尔大学著名贸易政策教授普萨德的说法,这是全球贸易一体化史上的一个黑暗日,特朗普正用加加大号关税棒,断然且不可逆地砸碎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留下的重创与伤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修复重整。而曾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哈佛大学教授杰森·福尔曼,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棒,正让我们坠入所谓"第二最糟糕的世界",其原文表述是"the second worst of all worlds"。福尔曼分析,最糟糕场景,无疑是全球贸易战大爆发的世界。虽然躲过了最坏的可能,但美国消费者与商家终将要为此买单受累。当然,这位前民主党经济高官的分析,自始至终是美国利益视角。
特朗普宣布发起所谓"关税解放日"行动,是在4月初。从这四个月的事态发展及博弈进程看,我的一个直观判断是,特朗普霸蛮粗暴的关税棒策略,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阶段性胜利。这集中体现在两点:就美国国内,此前经济学家普遍预警的所谓衰退与通胀恶果,并未显现,华尔街股市甚至还创下了新高,而美国第二季经济增长率达3个百分点,以致这一话题在美国舆论场被各方热议:关税战阴影下,美国经济"天没塌",是经济学家错了吗?就外部而言,世贸前总干事拉米曾大声疾呼,大型经济体应联合抵制美方关税施压,但理想终归撞上了骨感残酷现实:面对美方极限施压,外部世界始终如一盘散沙,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都选择对美妥协低头。
7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飞到苏格兰的特朗普家族高尔夫球场,以低到尘埃的姿态,换取与美方达成协议,甚至连法德这样的欧盟大国,对此都看不过眼,公开抱怨冯德莱恩守不住欧盟利益与尊严底线。那么问题来了,欧盟成员国内部,都做不到协调立场"枪口"对外,来协力应对特朗普关税霸凌,又如何能期待外部世界筑牢贸易关税领域的"马其顿防线"呢?这大概是特朗普对外关税谈判各个击破大杀四方的原因所在。当然,在白宫加加大号关税棒后面,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购买力,是其金元乃至军事霸权的硬实力。
直新闻:特朗普周三签署总统行政令,宣布将对印度加征25%关税,他同日还在白宫高调宣布,将对芯片及半导体加征100%关税,这又意味着什么?
特约评论员 管姚:现在的态势很清楚,特朗普举起的加加大号关税棒,根本放不下来。没错,美国强加全世界、分层级的所谓对等关税落地开征了。但按照宏观经济学家比尔·帕帕达基斯接受CNBC电视台采访的说法,"This game is not over",意思是"关税大博弈并未结束"。特朗普8月5日接受CNBC采访,还谈到后续还将大加药品关税,不排除会加到250%,这几乎是要切断美国的进口药供应。
8月7日(今天)是所谓"对等关税"落地实施日,明天又会迎来另一个时间窗口,即特朗普对俄停火通牒生效日。特朗普此前把50天通牒时限,大幅缩短为10天,而美方配合祭出的关税棒威胁是:对俄罗斯加征100%附加关税,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加征所谓"次级关税"。昨天针对印度的总统令,指责印方大规模采购俄罗斯原油,变相资助俄"战争机器",美方据此对印再加征25%附加关税,这是特朗普发动"关税解放日"行动以来,所谓"次级关税"的第一击,那么会有第二击乃至第三击吗?包括中国、土耳其乃至巴西等国,都是俄罗斯的贸易伙伴国,也都从俄采购油气。昨天特朗普被记者问及会否有后续行动?他的回答是,"Could happen" ,"可能会"。
根据这道行政令,美方对印"次级关税"将在三周内生效,届时印度对美出口关税翻番至50%,该国将和巴西同列对美关税税负最重国,堪称特朗普加加大关税棒下的两个最大苦主。但吊诡的是,对这两个关税施压,实际上都无关美印或美巴贸易平衡,巴西对美国甚至多年保持逆差。这也再证"关税解放日"行动以来,特朗普将关税作为对外政策干预工具的政治化操弄态势。对巴西,特朗普加码四成关税,是为了"捞人",也就是要搭救已被裁定家中软禁、面临政变指控的前总统博索纳罗。而对印度,则是要强势干预印俄贸易。但美方把关税棒耍成政治干预工具,不可避免会冲击双边关系,甚至遭遇地缘政治的反弹反噬。《纽约时报》今天就刊文警告,特朗普向印度关税"宣战",意味着所谓"遏制中国同盟"面临破局,更有时事观察家担忧,一旦美印关系出现变数,今年秋天预定在印度召开的美日印澳四方峰会,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特朗普很可能会取消印度行程。
直新闻:那么在您看来,中美关税谈判又面临怎样的前景?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注意到,特朗普周二在接受CNBC电视台采访时,也被记者问到这一焦点话题,他对此给出了乐观回应,称美中两国已接近达成"一项好协议",他的原话是"a good deal"。特朗普在访问中,直接将协议与访华议程挂钩,声称没达成协议就不会访华,但相信会在年内成行,他同时强调,与中方关系很好。鉴于此前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在欧洲三地三轮多日的密集会谈,在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的指引推动下,中美延续谈判势能,最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安排,应该是大有希望的。
特别要强调,在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实施之际,美国两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即中国与墨西哥,与美方的关税谈判都获得了豁免延期,而中国,尤其成为独一份存在。特朗普加加大号关税棒,几乎是"大杀四方",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都无奈选择向美方低头,但恰恰是中国,始终是那个坚守国家立场与原则底线毫不动摇的那一个,每个中国人对这10个字都烂熟于心: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华尔街交易员甚至叫响了一个特别语汇,TACO,即特朗普总是先认怂,而美方在关税博弈中罕见的姿态调整与退缩,正是发生在对华博弈中。
因此,哈佛大学教授福尔曼就特别撰文指出,在美国所有关税谈判对象中,中国是最大例外,原话是"the big exception"。中国未作任何实质让步,就令特朗普放弃了部分关税行动。福尔曼认为,和别国相比,中国对美拥有最强杠杆:一方面,中国拥有庞大制造业。另一方面,中方稀土供应,是很多美国企业的"刚需品"。在我看来,最耐人寻味的观察,来自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爱德华·卢斯,他的最新专栏分析用了这个标题:Trump is the gift that keeps giving to China,特朗普就是那个不断向中方馈赠的礼物。卢斯分析,特朗普对外滥挥关税棒及其政策取向,正在亚太周边动摇美国构筑的所谓同盟体系。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白宫无端"投诉"所谓海洋议题,特朗普回应和中国关系很好,他不介意菲方与中国搞好关系。卢斯认为,特朗普的最新选项,对中方至少有两个明显利好:其一,裁撤美国国务院下属的美国国际开发署,等于在"全球南方"国家,尤其是非洲及拉美的最贫穷国家中,放弃对华竞争,让出影响力;其二,特朗普选择原油大开采,等于在新能源产业竞争中,拱手让中方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