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之间的贸易矛盾迎来了进一步升级,2025 年 8 月 6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印度进口俄能源、拒绝对美开放农产品与乳制品市场为由,宣布对印度额外加征 25% 关税,至此美国对印度加征的总体关税税率达 50%,在美国的所有贸易伙伴中,印度加征的关税是最高的。
特朗普的这一决定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印度外交部当日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 "不公平、不合理",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紧接着,印度总理莫迪就在一场活动上明确强调,农民、乳制品行业和渔民的福祉是印度政策的核心,在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利益上,印度绝不妥协,即便面临美国关税重压也不会动摇。
这一次印度果然做到做到,反制措施甚至比大多数人想象中来的更早。首先,在能源领域,印度明确表示将继续采购俄石油,印方声称,能源政策基于市场定价、供应稳定性和物流效率,不会因美国施压而改变。
(印度总理莫迪)
其次在军事领域,印度也给了美国一击,8月7日,印度国防部宣布,作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制,暂停为印度海军采购 6 架波音 P-8I "波塞冬" 海上巡逻机的计划,该交易价值 36 亿美元。
一直以来,美国将印度视为亚洲地区重要的拉拢对象,也试图通过军售捆绑印度,将其纳入自身军事体系,进而影响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如今印度暂停该军购项目,释放出的明确信号是:在军事领域,印度将坚定维护国防自主权,不会屈从于美国的不合理要求。印度国防部还表示,将优先考虑本土研发及与法国等其他国家的合作,总的来说是减少对美国武器的依赖,寻求更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合作伙伴。
(印度的P-8机队)
另外,印度还准备寻求国际支持,比如向世贸组织控诉美国的不合理行为,印方甚至已经向WTO通报,计划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涉及农产品和化工产业。若印度的报复性关税得以实施,对美国的相关产业将是一大打击。
印度敢于对美国采取强硬反制措施,有其自身的底气。一方面,印度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14 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巨大,即便失去了美国这个市场,内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印度在外交上一直奉行多极化战略,与俄罗斯、欧洲等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日前还有消息放出,莫迪准备访问中国,这些都是为了争取更多支持,以应对与美国的关税战。
(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有望重启)
当然,即便印度政府表现得相当强硬,这场美印贸易博弈的最终走向仍旧不能确定。最后只能看美国和印度哪一方的筹码更多,按照特朗普欺软怕硬的秉性,印度要想取得优势地位,除非让美国吃到足够的苦头。未来,美印双方是否会重回谈判桌达成贸易协议,还是继续在贸易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