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闹得挺凶的那个3I/ATLAS天体,你肯定刷到过吧。就是那个被一些人说成是外星大船,还带着一大帮子小船冲地球来的玩意儿。起初是天文学家在2025年7月1日用智利的ATLAS望远镜逮着它,那时候它正从太阳系外头往里头钻。
速度快得离谱,每秒钟30多公里,轨道是那种双曲线型的,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货色,从别的恒星系飘过来的。大小也够唬人,宽度约11公里,跟纽约曼哈顿岛差不多大,比之前那两个星际访客1I/'Oumuamua和2I/Borisov都壮实多了。早期照片显示它表面黑乎乎的,反射光少,形状拉得老长,亮度还老变来变去,没个准谱。这些特点一传开,网上一堆人就开始脑补了。
哈佛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阿维·洛布在7月16日扔出一篇论文,分析了这些数据,说这东西的轨道和形状太反常了,不像自然形成的彗星。他提了个假设,说它有可能是外星智慧造的探针啥的,用了太阳的引力来减速进入咱们这儿。这种想法本来是学术讨论,可一到网上就变味了。
7月22日,有科技网站报道了这事儿,标题直接喊"星际物体可能是外星探针",结果转发量刷刷上涨。短视频平台上,一帮创作者开始剪辑视频,把天体的模糊影儿和科幻片段拼一块儿,配上紧张的背景音乐,说它身后跟着成千上万的"小兄弟",组成了入侵舰队。标签像#3IATLAS和#外星入侵很快就上热搜了,评论区全是末日预感,有人算日子说11月它就到地球边上了,会砸出大祸。

这股风越刮越大。8月初,有业余爱好者在论坛上发合成图,说拍到天体前头有光亮,像是内部有动力源,跟洛布论文里提的太阳能帆推进对得上号。主流媒体也掺和进来,纽约邮报在8月23日发了文章,引洛布的话,聊如果这是人工物,会对人类有啥影响。社交媒体上,阴谋论满天飞,有人把这东西跟以前的不明飞行物扯一块儿,说舰队数量有四千艘,目标直指咱们的文明。搜索量一下爆了,全球都传开了,甚至冒出假视频,显示一串串结构在太空里动,搞得人心惶惶。有些账号还趁机卖"生存装备",说备着防灾难啥的。
科学圈子倒没那么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8月中旬开会,聊观测数据,说这些反常可能是自然原因,比如表面裹了层有机物,导致反射低。洛布没松口,继续在采访里说概率虽小,但得查清楚,还提了之前'Oumuamua的争议,呼吁用射电望远镜听信号。网上简化成"外星威胁",公众有点乱套。科普账号试着解释,可那些阴谋视频传得更快,信息就泡在泡沫里了。
观测没停。7月15日,夏威夷的Gemini North望远镜拍了高清图,显示核区有薄薄的尘埃,但没长尾巴。欧洲空间局的ExoMars轨道器在10月初从火星那儿录数据,确认没奇怪的无线电信号。洛布后来又发文,扩展说没气体喷出,可能用了逆向推进。
9月,天体靠近太阳合位,观测难了,谣言更猛。有人说它"藏"在太阳后头搞动作,结合洛布的理论,编入侵故事。SETI研究所发声明,说是人工物的概率在30%到40%,但得有更多数据撑腰。这又刺激了讨论,视频里模拟"舰队来袭",看的人上亿。

10月21日,天体进了太阳合,从地球看不见了,有人解读成"战略躲藏"。洛布采访里强调,轨道反常得警惕,但科学靠证据。话题热度不降,用户发"目击"报告,多是认错,却推高了神秘感。从科学发现到文化闹剧,人类对未知的反应就这样混着好奇和怕事儿。
中国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这事儿上出了力。它在飞行中抓了光谱数据,显示天体主体是水冰,外头包了厚厚的碳富有机壳,这层东西黑漆漆的,反射差,还挡住了里头的冰汽化,所以活动弱,亮度也乱。
8月底,射电阵列测了气体里的氘氢比,跟太阳系天体差远了,确认是外来货。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天文馆馆长李德范接受访谈时说,这天体就是恒星形成时剩的原始料,其他星系也有。它漂了老远,碰巧进咱们这儿。价值在于带了远方星系的化学痕迹,能帮研究外行星怎么形成的,提供稀罕样本。
轨道上,10月29日它到近日点,但那时在太阳后头,地球盲区。11月中旬到下旬,会在晨天露头,但亮度低,得用大口径专业镜子才行。12月7日,以2.4亿公里擦过地球,安全得很。之后借木星引力,加速飞出太阳系,回太空去。观测难,它是雾状的,不像星星点状好找。李德范劝大家别冻着等,肉眼基本没戏。这访客就路过,留数据和人类自个儿的热闹。
除了这些,NASA和SETI也掺和了。NASA在9月11日发文,驳了外星造物的说法,说数据符合自然彗星,只是活动低。SETI在10月9日出论文,回击洛布的观点,说如果加速可能是外星,如果不加速也可能,但证据不够。洛布在10月15日采访里说,概率30%以上。经济时报10月7日报道,新理论说不是母舰,就是星际信使,但科学家推自然解释。

洛布的假设刺激讨论,但数据指向自然。像之前'Oumuamua,争议大,但没定论。3I/ATLAS是第三个星际物体,来源不明,活动弱,表面有机物厚,气体释少。轨道双曲,速度高,尺寸大。没无线电信号,没异常加速。科学共识是彗星,不是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