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子被空坟堵门,每天进进出出都要从坟上过。
贵州一普通男子跟村长的这场"空坟纠葛",一闹就是12年。
上诉、调解数次无果,谁看了不说一句欺人太甚?
直到今年7月22日,闹剧终于有了结果。
按说人是活的,坟是死的,本以为空着的坟会为活着的人"让路"。
可万万没想到,村委会竟花18.48万就把男子的家给买了。
甚至还要把这老屋硬生生给拆了还田!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男子一家又将何去何从呢?
空坟堵门12年
"你把坟头建在我们家门口,你让我们怎么过?"
2013年4月7日,陶青峰的父母哭得泪流满面。
在外打工的陶青峰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父母竟被欺负成了这个样子。
而背后的这位"罪魁祸首",竟还是德高望重的村长陶磊!
原来早在他外出打工没多久,村长陶磊就领着一大帮子人来到了他家门口。
他们二话不说,上去就开始挖陶青峰家门口的地。
陶青峰的父母满脸的问号,赶上上去询问村长陶磊所为何为。
没想到陶磊竟说自己生活在明朝成化年间的老祖宗,就葬在了此地。
虽然陶青峰的父母从没听说过,但也不好阻拦,只好任由他们挖地。
可最后挖了都两三天了,连根骨头都没看到,唯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
本以为村长陶磊能够偃旗息鼓,结果倒好,他一口咬定这是他老祖宗的骨头化成的泥。
陶青峰的父母反抗无效,眼睁睁看着家门口被修起了一座半米高的坟墓。
甚至还在村长一行人的逼迫之下,签了一份《调解协议书》。
虽然他们不识字,但看这一行人的架势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他们又不得不签,一是儿子外出打工,他们孤立无援。
二是儿子的工作还不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打从他们签了这份协议开始,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本来他们门口的空间就不大,左右还有偏房。
可这坟墓还偏偏就修到了他家大门口,进进出出都要从这坟头上过。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累就累点吧,但挡不住它瘆人啊。
而且除了清明节祭祖的时候,村长一家会大张旗鼓地来烧纸上供。
就连平常的日子里,他们没事也会过来瞧瞧,上点香,送点花圈。
不时升起的烟,闹得陶青峰父母惶惶不安,而白黄相间的花,更是极其刺眼。
图源网络
后来实在忍受不下去没有办法了,陶青峰的父母拨通了陶青峰的电话。
得知事情前因后果之后的陶青峰,立刻辞掉工作,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回到家后,看着家门口那半米高的坟头,他自己翻过去都费劲,更别说父母了。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陶青峰联系到了记者,希望记者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可万万没想到,村长陶磊别说跟记者见面沟通了,他连记者的电话都不接。
甚至记者前去他家找他,都被他硬生生轰了出来。
没有办法,陶青峰把陶磊和他的那几位"帮凶"一同送上了被告席。
他明明是2013年12月2日起诉的陶磊等人;
可第二年1月20日等来的,竟是他自己的传票,原来陶磊还把他给告了!
陶磊说陶青峰一家人在他家祖坟上盖猪圈,要求陶青峰赔偿他12.7万元。
不过虽然陶磊的反诉被驳回,但没想到陶青峰的上诉竟然也是同样的结果。
见状,陶青峰并没有泄气,他就不信这事还没人管了。
直到2022年4月6日,他还向天柱县的相关部门提交着《履行未定职责申请书》。
可每次的结果都让他大失所望,不管上诉到哪个部门,都是不予受理。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14日,陶青峰和陶磊的矛盾终于得到了化解。
可这场持续了12年的矛盾,真的得到公平合理的"化解"了吗?
矛盾"化解"?
"陶先生一家已经与村委会自愿达成了房屋出售协议!"
据记者所说,陶先生一家已经和天柱县相关部门和村委会签订了三方《协议书》。
协议上表明,陶先生一家自愿将老屋以18.48万元的价格卖给村委会。
可这真的是陶先生一家自愿的吗?
据陶青峰所说,其实这座坟是协调迁走的,但村长不同意。
双方一番沟通下来,这才敲定将陶青峰的老屋卖掉。
等他们一家把老屋内的东西都清理完后的一个月之内,这笔钱就会进行交付。
而这个被清空的老屋,最后将会被拆除还田,由陶青峰一家耕种。
网友一听高兴坏了,大家还以为以后这块地要交给村委会处置呢。
这下不少网友觉得,虽然陶青峰房子没了,但地还在。
不过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可惜,认为农村宅基地丢了可惜。
而且陶青峰一家都快在这生活一辈子了,回忆不少,关键他们还能另外申请宅基地吗?
其实网友所说,正说到了陶青峰父母的心坎里。
他们对这个老屋很是不舍,但实在没办法,将来还会常来看看的,说毕竟这里是根。
关于他们能不能另外申请宅基地,并没有媒体做过相关报道。
不过据陶青峰所说,父母暂时会住在他镇上的姐姐家里。
图源网络
这场持续12年的"空坟纠葛",终于落下了帷幕。
不过你敢信,这一切的一切竟只是因为一棵杨梅树。
原来村长陶磊硬是要将一棵杨梅树种在陶青峰家的一块地里,还说是自己的发财树。
但陶青峰当时愣是把杨梅树给砍了,而不久之后,便发生了这场"空坟纠葛"。
结语
大家觉得这场为了一棵杨梅树持续12年的"空坟纠葛",值吗?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又单单只是因为一棵杨梅树吗?
在其位谋其职,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农村工作人员与村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