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报。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于2025年7月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具体情况如下: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

今年法国在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估计有大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该病毒,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出现传播。此外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报告了输入性病例,并发现本土传播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相似,容易误诊。典型表现为发热、严重关节痛、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大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但约58.3%的患者会进入慢性期,出现关节后遗症、神经精神症状和自身免疫异常等持续性健康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没有人传人迹象。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加强监测和控制虫媒病毒,研发实验室诊断方法、培训人员,并扩大监测范围以追踪和控制疫情。

个人可采取的防控措施包括:迅速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白天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产品,避免在蚊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睡觉时使用蚊帐,必要时配合电蚊拍、蚊香液等灭蚊。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等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此外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25年7月21日,广东佛山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659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北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澳门在7月18日接获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