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又要来中国了。根据法新社最新报道,马克龙将于12月3日至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行程包括北京和成都两站,并与中方领导人会谈。这是他不到两年内的第二次访华。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在12月初访华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正常的外交往来,但如果结合最近法国国内外的局势来观察,就会发现马克龙此行背后的焦虑感、危机感,都快溢出屏幕了。
说句扎心但真实的话:法国现在面对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摊"烂账"。
先看法国国内情况:政治上乱到不行。议会长期分裂,政府想改革推不动,不改革又被骂"无作为",结果一推就是大规模抗议、连环骚乱。养老金改革闹了一年还在吵,内阁重组像走马灯一样。治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枪击案、暴力事件频繁出现。
法国媒体直言,马克龙政府"步履蹒跚"。不少法国人已经不相信他能解决问题。正因如此,彭博社的报道说:马克龙最后的政治资本,就是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领导人"。一句话:国内没法交差,那就只能往外交上找加分项。
至于经济方面,也不给力。法国制造业疲软已久,能源依赖核电,但维护成本极高;外需不振、通胀高企,法国企业迫切需要大市场、大合作。
于是,中法合作自然成了马克龙最看重的一块:空客想拿更多订单,法国电力集团盯着核能项目,农产品离不开中国市场。
说白了,这趟访华,不仅是"外交秀",更是一次经济"补血行动"。

法国希望能从中国租借新的大熊猫
眼下,虽然马克龙的专机还没有落地北京,但其对中国的诉求已经摆到了明面上。据《世界报》报道,马克龙此次出访正值中国两只大熊猫--欢欢和圆仔,结束租期回国安享晚年之际,法国认为熊猫的离开带来了"情感空缺",希望中国能同意租借新的大熊猫给法国。
另外,爱丽舍宫方面透露,马克龙此访将主要寻求加强与中国各领域的合作,比如空客、核能、农产品等,都是法国当前最关心的经济议题。
需要注意的是,马克龙此次访华并非单纯外交访问,而是夹在几股强大压力之间的"避震行动"。
一方面,特朗普当前正在大力推动"乌克兰和平计划",其核心逻辑就是让欧洲承担更多责任。欧洲各国现在心里都明白:美国不想在乌克兰继续投入了。
法国意识到了什么?--欧洲的话语权正在下降,美欧同盟正在被重新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谁都不能得罪,谁都得拉拢。特别是中国,更不能忽略。

法国在俄乌问题上频繁碰瓷中国
另一方面,中欧贸易摩擦升温,法国又不敢真的和中国闹僵。法国很清楚:没有中国市场,法国的企业只会更难过。所以马克龙要来,一方面谈合作,一方面试图缓和紧张气氛。
此次访问,马克龙给出的诉求不少,认真总结一下,会发现其核心逻辑是:法国需要中国的帮助,来解决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需求本身没有问题,中国愿意合作,也乐见法方真正开放态度。但问题在于:合作要相互尊重,而不是让中国单方面承担责任、提供让步。
法国此前在很多议题上对中国并不友好,比如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法国是最主要的推动者。另外,在俄乌问题上,法国也总是在借机炒作,"中国至关重要"、"中方应向俄罗斯施压"等陈词滥调翻来覆去不停地说。
中国的态度一贯稳定成熟:对话大门常开,但前提是互利共赢、相互尊重。熊猫租借可以谈,合作项目可以推进,中欧关系也可以改善。但法国必须拿出诚意,不要单方面开条件,也不要在合作姿态上忽冷忽热。
上一次访华,中方以《高山流水》迎宾,象征友谊与信任。这一次能不能重现那种氛围,就看马克龙是否能把姿态放低,把诚意放在桌面上。